古代有关美人赋多数以男女阻隔而结束,尽管男女主人公实现了自己的道德价值,但作者对于他们的阻隔仍有遗.,并且以特殊的结构模式把自己内心的惋惜传达出来,这便是从张衡《定情赋》到陶渊明《闲情赋》的感情承载和特殊的表达方式。
张衡《定情赋》只存残篇,有两句为“思在面为铅华兮,患离尘而无光。”这种特殊句型模式,引起后来辞赋家的模仿,使这种句型模式的辞赋自成系统。蔡邕《静情赋》有两句:“思在口而为簧鸣,哀声独而不敢聆。”所采用的句型和张衡《定情赋》一脉相承,表现男女之间的阻隔。
陶渊明《闲情赋》是现在所能见到的采用张衡《定情赋》句型模式的最完整的早期辞赋作品。
作者发挥丰富的想象,通过众多渠道把自己和朝思暮想的意中人相沟通,希望自己能化作各种器物,伴随着意中人。但是,他的想法总是落空,不是不合时宜,就是有违于对方的嗜好习惯,有时即使能短暂地接近她,但很快就被对方疏远,最终两人还是处于隔绝状态。
造成这种阻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又是难以改变的。通过一系列形象的比喻,既表现了作品主人公对美女的痴情,为接近她所作的各种尝试,又把处于两性阻隔状态下的苦闷袒露出来,以具体的事象展示出两性隔绝究竟是什么样子。
作者所作的每一个比喻,都给人造成失之交臂的感觉,他们结合的可能性很大,但始终未能实现。理想和现实、可能性和可行性、主观愿望和客观效果,彼此双方总是处于矛盾状态,难以协调一致。
张衡《定情赋》和蔡邕《静情赋》,以及建安文人的拟作,在运用这种特殊句型时都是两句为一组,是紧缩型的。陶渊明的《闲情赋》采用的是四句为一组的句型,从而扩充了每一组句子的容量,加上大肆地铺张扬厉,把这种句型推到极致,使后人很难企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