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清楚的记得,初中的时候,开始分文科和理科,起初我原本是一个理科生,至于为什么我会选择理科,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我感觉文科生记忆性的东西太多了,所以,我选择了理科。
可是,在理科生的道路上,我走得并不是一帆风顺,毫不夸张地说,我感到很是痛苦,特别是数学,我无奈如何努力,总是在一百分上下徘徊,当然,也有出意外的时候,那就是不及格(90分以下)。
初中和高中的学习岁月我不想去回味,总感觉自己无论如何努力,总是在原地踏步,而且,理科生都知道,特别是对于考试来说,无非就是多练题型,等你讲要考的题型都练得差不多时,你的成绩自然也就上去了,当然,官方的说法是你要学会举一反三,题是死的,人是活的。
好了,让我们跨过这道梗,聊一聊大学的我,都干了些什么吧。
大学,这个特殊的存在,无数的中国学子每年都从这里走向社会各地。大学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无论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你都不可否认,即使你觉得自己的大学一文不值,但是它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你的一言一行。
我的大学,是很闲适的,这倒是真的。也许在大多数人眼中,我就是一个天天跑图书馆的孩子,这么说吧,在路上,十个同学中有九个同学问我去哪儿,我都会说图书馆。反正就一句话,在大学,我不是在图书馆就是在去图书馆的路上。
就在那时,我那一颗文艺的心已初见端倪,只是我当时还不知道。我每天回去图书馆两次或者三次,早晚各一次,如果早上课程少的话,我直接就奔图书馆了,你也许会问,为什么我那么喜欢去图书馆,我想,也许只有在图书馆才能真正静下心来学习吧。
我在图书馆都干了些什么呢?无休止地看书,无论是期刊杂志,还是古典文集,无论是诗歌小说,还是散文哲学,喜欢什么都看什么,哪有这么多限制,本来自己就还什么都不了解,每一次看完一点东西,走在路上,心中总感觉无比自豪,甚至可以这样说,当时心中想的是:“我又了解到了一些以前不知道的东西,这个东西一定还有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学习的过程总是开心的,如果你真的在学习的话。”
这里顺便插一句,让我真正爱上阅读的第一本书是柴静的《看见》。这是一本关于一个央视记者十年间自己笔下所记录的中国社会中发生的一些最为平常的事,这些平常的事中又包含真人性的弱点和光辉,每一则故事都是一种对历史的记录,证明着一些事情确实存在过,发生过,并且对于另外一些人产生深远的影响,这本书由内而外散发出一种真实的气息。《看见》一共405页,这是我人生中认认真真看完的第一本书。
说实话,我大学没有谈恋爱,也不知道怎么去和一个自己喜欢的女生相处,当然,找到一个喜欢的女生,并不容易。所以,我除了课堂学习之外,几乎将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阅读上,对于我的大学,完全可以将时间分为三块,寝室,教室,图书馆。后来有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得知在一年之中我进图书馆的次数是495次。
你知道,当你阅读的东西越来越多时,心中如果正好有一支笔和一张纸的话,你是绝对愿意或者说喜欢去记录一点你生活当中发生的故事,每个人的故事都是唯一的,每个人的故事都具有可以跃然于纸上的资质,当你讲自己的故事用一个一个文字清晰地表达于纸上时,那时的心情,只有这样做了的人才可以体会。
以至于后来,我开始“荒废”了自己的专业课,我甚至还在课堂上看课外书,老师也不管,只要你不影响课堂纪律,你就是自由的。也许这也是促成我走向文科道路的重要因素之一。
后来,我开始变得非常文科生,我参加了学生会的记者团,进入了校党委宣传部当记者,并且开始自己写一些随笔,生活杂记,当然,包括现在的微信公众号,都是在我觉得我愿意去写作的时候,开始申请的,后来,在大三的暑假期间,我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17万字的小说《赫连诗郁》,你也许会问,你读了那么多书,写了那么多东西,有什么用呢?
我想说的是:这些东西有用,只用你以后愿意继续做你现在所做的事情,那么你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有用的。这不是鸡汤,我不说鸡汤,我觉得这是一个人的态度问题,其实有时态度还是很重要的,即使你早就听烦了“态度”这个词。
如今,我在一家法制网站实习,我感觉可以学到的东西还有很多,并且工作环境也相对安静和干净,每天并不是太累,而且有一个愿意认真教我的老师(其实她很年轻也很好看),只是需要记忆的东西蛮多的,当然也需要去理解和一定的文字功底,但是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可以和文字打交道,而且是一种比较正式的文字,为什么不可以呢?
那是一个阴差阳错的机会,我现在就到了这里,你现在所做的一切,你都不知道它何时会忽然帮到你,其实换句话说,它并没有帮到你什么,它所存在的一切,都是你自己创造的,换一种说法吧,你只是在自己帮自己,只是现在你还没有觉察到而已,总有一天,别着急。
有时除了坚持之外,还有等待,也需要一种勇气
SUIPIAN :EVERYTHING WILL BE OK,
SO DON`T WORRY,JUST DO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