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最好的告别》的时候,我守在ICU的铁门外,铁门内是脑溢血的父亲,正与生命在做着斗争......我是那样的无助和无奈。以前父亲生病时,我曾感觉医院就好像一个修理厂,他进去修一下,但是也许不能完全修好,但是也是修的差不离。这是我第一次觉得彻底无奈、无助。ICU无法陪伴,我只能借一个躺椅睡在铁门外的走廊上,我想陪伴他的时候把这本书看完。可是没有等到我读完,他就离开了,去了另一个世界,没有任何只字片语留下给我和妈妈。这书名是“最好的告别”,对父亲也许是,但是对于我们也许真的没有做好告别的打算。
距离父亲进入抢救室大约快一个月了,我还清晰的记得他被送去的情形,妈妈给我打电话说父亲好像中风了,我一边打120,一边赶去父母家。我到时,他眼睛还睁着,他知道我来了,但是脑部的大量出血压迫了他的语言神经,他已经无法言语了,他开始呕吐,这也是脑出血的反应之一,他靠在我肩膀上,很快的他就睡了过去,在医院抢救室时,我和妈妈看见他眼角流下的泪水,我想,他知道我们都在了,他替我们难过。然后,然后他就再也没有流下眼泪或者清醒过一下下......一直到九天后的一个傍晚,医院打来电话,说他过世了。在医院里,一直陪伴了几十年的妈妈奔溃了,溃到手抽搐了,我不能,没有时间也不允许,父亲就好像真的踏踏实实地睡着了(而不是像在ICU时呼吸那么沉重),我想他终于按照他所想的方式去了。父亲两年前做过一个大手术,大手术前有些折腾,他觉得很对不起我,为自己没有照顾好自己,给自己女儿填了很多麻烦而内疚,又有些担心这次手术他过不去,他和我说,我一直以为我要走了么就一脚去了,这次要累着你了......一个父亲郑重得对女儿说这样的话,且又是个那样要尊严爱面子的父亲,着实是不容易了。我记得我告诉他,爸爸,你不够爱惜自己,你只有爱惜自己才是爱我和妈妈。可是这次,他依然不够爱惜自己,但是他按照自己的方式走了,虽然比他自己预期的早了许多。
在他离世后,我读完了《最好的告别》,连带着最好的告别的作者推荐的《死亡的脸》也读完了。我好像释然了很多,我们每一个人出生后,其实出口就剩下一个了,那就是我们不愿意面对的死亡,我们在这路途上更怕的是“衰老”和“疾病”。可是我们却注定要衰老的,50岁的时候,我们有一半的人头发变白,60岁后,我们失去了我们1/3的牙齿,而85岁以后,40%的人已经一颗牙齿也没有了,而我们其他的地方开始变硬,书中说,手术时,进入老年人的体内,手指都能感觉到其主动脉和其他血管已经变硬并缺乏弹性。80岁时,我们失去我们25%-50%的肌肉。看到这段,我想到了一个和我一起练瑜伽的78岁的老太太,为她感到骄傲(虽然对练的时候,我仍然不敢使劲拉她)。70岁时,我们的大脑灰质丢失使头颅空出了差不多2.5厘米的空间,所以老年人摔跤,很容易发生颅内出血。85岁后,40%的人会患有老年失智。而失智老人的死亡是非常令家人痛苦的。这些惊心动魄的数字告诉我们,我们就是在某一个年龄后,走向下坡路,长长的下坡路,然后突然有一下子我们整个奔溃了。虽然看起来每一个死者的死亡通知书上都有生理的死亡原因,但是很多时候,那就是衰老、死亡的不同出口,只是表现形式不一样而已。
老年后,曾经的田园式的养老方式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转而面对的工业化、城市化的养老方式。书中列举了不同的老人、不同的养老方式,我想,爱一个人应该以她/他想要的方式去爱她/他,对待老人也应该如此。我奶奶曾经住过临终关怀医院,她在里面呆了2个月后与世长辞。拥挤的一个个床上躺着一个个被绑着手垫着尿垫的老人们,因为他们会拉鼻饲管......与其说是医院疗养院,我感觉更像是饲养场,且充满了死亡的气味。我又想起了父亲待过的ICU,那里是一个更洁净的死亡中转站,我曾在非探视时间探视过他,房间里死寂,只有呼吸机的声音一下又一下。父亲在其中呆的九天中,连同他一共走了三个病人。尤其是父亲走的时候,也许经过了激烈的抢救,我们去的时候,一个老爷爷似乎知道了发生了什么,他尝试要探起身来,眼睛满是惊恐,可是嘴巴却说不出话来,而我的悲伤让我无法前去抚慰......书中的有几处老人疗养院让人向往,虽然老去,但是有些老人依然爱惜他们老去的羽毛,他们希望有独立的房间,希望能养宠物,希望有自己的自由,而不是过着像集中营式的生活仅仅为了生命的延长。
什么时候应该放手?我们年轻的时候曾经面临很多选择,但是当你经历过生死相关的选择后,所有的其他的选择也许让人都会释然和轻松了。当父亲进入医院后,我面临是否要手术或者不手术,手术最好的结果是他变成植物人。植物人?我想,父亲是不希望的,打死他也不愿意的。所以我替他选择了不手术,而不手术意味着慢慢等待大限的来临,而当时的我并不知道,我还抱有希望,也许有那么一个下午,我看望他的时候,奇迹会发生。他会醒来,因为他曾是那么的乐观和坚强啊。在他进入ICU期间,我三伯还闹了个笑话,有一天他电话我说,你爸爸是不是在昨晚11点45分醒来了?我说,什么?他说,菩萨托梦给他,说爸爸那个点会醒来的......不手术进入ICU我被迫签署了一系列选择,很多选择是非常残忍的,例如是不是要鼻饲,是不是要插管。我开始选择了插管,但是后来又修改了我的选择。事后,我知道选择不插管是对的。老年病人进入ICU插管后能够走出的病人非常少。唉~书中抱怨写国外的医疗团队,医生告诉你他们会尽全力,可是如果家属告诉他们什么时候停,他们就会停下来。可是,在中国,甚至没有人可以停下来,不管是医生也好家属也好....好像,死亡是最后的攻坚战,家属和医生必须站在同一战线上挑战死亡。只是,死亡是不接受挑战的。它就是如期而至,而我们都没有做好接受它的准备。奇迹没有发生,脑部大量出血的并发症依然发生,我见到父亲的时候他已经离去,我父亲的主治医生遗憾但是有点无奈的告诉我,他们已经尽力了。若是早些读完这本书,若是允许,我很想父亲不经历ICU的。可是,事到临头,谁又能放弃呢?我不能,医生更是不能。唯有在为数不多的选项上,我按照父亲可能的意愿替他做了选择,希望父亲在天之灵能够体谅女儿的无奈和一番苦心!
我又想起,我的朋友告诉我,按照农村习俗老人应该殁在家里的,所以当医生给他患晚期肺癌的父亲下了死亡判决书后,他们把父亲拉回了家,可是当晚父亲就意志奔溃,夜里发生了呼吸困难,一个120又将老人送回医院,且插了管,但是又因为不行又再折腾回来了......《最好的告别》是一本关于衰老与死亡的书,当我们面临至亲的衰老和死亡时常常手足无措,我们常常学习如何生(及活),这本帮助我们了解不可避免的衰老和死亡,教给我们一个死亡观,与我们所爱的人做最好的告别……希望每个为人子女的都能好好读一读《最好的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