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农村的孩子物质确实是贫瘠,但是他们生活却丰富多彩。
这些丰富的生活体验不仅愉悦孩子的身心,促进孩子的发展,同时成就了一种独特的情怀。
对山、水、昆虫、泥土、、、、、、的深深眷恋。
童年的四季也有颜色,有冷暖,却没有寂寞和无聊。
春天,万物复苏,我们总会约一帮伙伴,从田野玩到河边,从河边跑到山上。读书后才知道它还有一个这么洋气的名字叫“踏春”。
春天,小时候的田野都披着花衣裳。
一整片、一整片的油菜花,一眼望不到边。偶尔一两丘田里种着翠绿的草籽,开着紫色的花。
黄色、紫色的花迎风招展,花香飘扬,置身其中,如梦境,似仙境。
工作后也听说这里、那里的油菜花很美,也会怀着追忆的情结前往,但每次都会败兴而归。
记忆中的那片花海再没出现。
恬静早已被喧嚣打破,淳朴从这个缺口慢慢流失。
为了发展乡村旅游,但凡有点花的地方都说成是花海。大力宣传,引的空虚、压抑的都市人前去观赏、放松。
确实是充实了,所有的空间都被人填充满了。
而压抑没有驱散,反而扩大,不仅人,连花、草、空气都因为突然到来的大部队给整压抑了。
而家乡的油菜花也没有如期开放,田里的杂草肆意扩张,把童年的我淹没。
这可能是城镇化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取舍,只是这代价对我这个从小生、长在农村的都市人太残忍,这意味着我脑海中关于农村的这些记忆,几十年后讲给孙辈们听,他们会回答我:奶奶,你昨晚的梦境真美。
还是多写点,用文字帮助我留住那淳、那野、那美。
对于女孩子来说,最爱春天。因为有色彩斑斓的花。
折几根柔软的柳条,织一个淡绿的环,配上几朵自己钟意的野花,戴在头上,一下子变成了美丽的花姑娘。
田间地头的小花,配上山岗上的杜鹃,折几枝蕨类植物的叶子,插到罐头瓶里或竹筒里很有艺术气息。
把它们放在家里,或送给老师,同学,收获的尽是春意和赞美。
我曾经靠卖花就可以赚一个学期的作业本。当时,农村的小孩子是没有零花钱的,其实不叫卖花,准确的说叫交换。
住在镇上的同学用一张白纸换一朵花,用一个本子换一盆花。花期过后就把一张张零散的白纸用针缝成一个本子。
对城镇里长大的孩子,文具是学生必备的。可对于我们,一张白纸都很珍贵,本子是劳动最好的回报。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一到春天,我们利用周末的时间去茶场里帮人摘茶叶,一毛钱一斤。
手脚利索的一天可以赚几块钱。
也有些胆大的往茶叶里加老叶、树枝或是水,更有甚者,直接加泥巴、石头。
如果被发现,轻则扣称,重则没收茶叶。
有些家里喜欢喝茶的,则想办法把茶叶偷回来。
村里那个茶场座落在一个山坡上,四周都长着茂密的植物。为了方便监视,四周的植物都被砍光。
任何一个方向,只要离开茶场,马上就会暴露在站在高台上的大人的监视中。
紧接着就会有离你最近的看守把你抓住,没收茶叶,有时还会要家长来交罚金才放人。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一次次成功的把茶叶偷运出来。
什么声东击西,什么金蝉脱壳,什么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无所不用其能。
就算被抓,也是一哭、二闹、三上吊,装可怜,写保证,抓了别人来替自己等等一切能让自己脱身的方法全都轮流来一遍,只要一脱身,马上又是“老子才不怕你”的屌样。
现在遇到一点事就紧张得吃不香,睡不下;做了一点点对他人不利的事,灵魂就惶惶不安几个月,暗地里祈祷发誓无数遍,这可能就是文明植入的成果,也是人性从无知到知的成长。
温暖而多彩的春天过去了,炎热而火红的夏天紧随而至。
整个夏天我们都离不开门前那条河。
没有不爱游泳的孩子,至少我的伙伴中没有。
早上吃过早饭,我们就泡在清凉的河水里。或比赛,或嬉戏,或什么也不干,就泡在水里。
泡到全身皮肤起折皱。
我们羡慕鱼,却又同情它们。
因为我们会想办法把它们变成我们餐桌上的美食。
小孩子喜欢钓鱼,这种方式还相对文明、优雅。大人喜欢电击或是用土火药炸鱼。
钓鱼,哥哥是高手。可是他又没有耐性守在那大半天。所以他通常选择傍晚下暗钓,第二天一大早再去收战利品。
印象中他从没有空手而归,经常吃不完,熏成干鱼,或是拿去集市上卖。
小时候,父辈都会做土火药,买上引线、雷管(当时没有管制,我记得家里有好多)炸药就做好了。
(娃哭了,奶娃去。后续再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