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3【33天写作】
时间:2018年2月28日
主题:《熙娟叙语》读书笔记
书名:熙娟叙语——一个咨询师的成长历程
作者:吴熙娟
摘要:
1、基本上咨询时一种对话的训练,不是把自己原来生活中主观的想法灌输给来访者,而是试着去理解他们生活中的脉络和需要厘清、整理和被帮助的地方。
2、人生要面对不同的困难很不容易,当我们试着在困难中去想办法,去创造,甚至去玩耍时,困难似乎会有新的转机,人生也会过得不同。
3、咨询师一旦自己生活遇到状况,也想一般人一样经历一些过程,是否一定比一般人调整得更快也不尽然,还要看情况。
4、自我照顾不是自我沉溺,它一方面是对咨询师的尊重,也是对咨询师这个职业的珍惜和感谢,所以咨询师不要忽视自己,要善待自己。另一方面也是对咨询师这个职业的一个期待,就是咨询师本身能意识到将自己照顾好也是对来访者的负责任,才能给来访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5、每个人从小到大的生活,不管过着如何,总是有很多的故事和人们在事件中所赋予的意义,所以故事对人们而言也是既基本又重要的事情,生活中没有机会分享我们经历和诠释的故事,也是会让人难受不舒服的。
感想:
这本本书是熙娟老师唯一的一本著作,虽然很薄,但是字字句句经典,让我想起了她给我做培训的情景。下面我想结合这本书和她与Harlene老师合作的工作坊培训,谈一些我的感想。
一、细节决定关系。在心理咨询中,我们都知道咨询关系的重要性,也知道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需要尊重、关注来访者,但是实际上这些都是理论上的知识,具体咨询中如何操作,还是要靠我们将这些理论内化为自己的信念,从行动中体现出来,关键在于咨询中细节的把握。在合作对话大师Harlene老师的培训班上,我看到她从步入会场那一刻开始,就已经投入到讲座中了,开始准备讲座需要的笔和纸,让我最惊讶的是,她开始一个一个给场内的所有听课者打招呼,不拉下任何一位,这种对于工作对象的尊重,着实让我敬佩,也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她已经将自己的合作理念内化到自己的骨髓中。同时,在做现场访谈时,她一直拿着笔和纸记下所有的问题,在与别人对话时,她始终专注着看着对方,而不是转向翻译,让人时刻感受到她那份对于工作对象问题的重视,让人有充分表达的自由。下午,熙娟老师讲座之前,点起了带有香薰味道的蜡烛,顿时让真个会场充满了人情味,使得听课者更加放松,更有表达的欲望。在讲座进行到中途时,她发现一些人有些疲惫,就立马停止了讲座,让所有人起来活动后,再继续讲座。所有的细节我看在眼里,感受在心里,让我真真切切感觉到他们对于工作对象的尊重,让我看到了他们言行一致的完美表演。我想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震撼!
二、对话需要空间。后现代咨询流派,讲究的对话空间的创造,通过对话不断创造出新的可能性。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一定要去专家化,去权威,抛弃一切预设和标签,尽量让自己慢下来,后退一步,好好地听,认真地听,全身心投入地听,给来访者创造出足够的对话空间,让他能够自由地表达,尽情的表达。Harlene老师和熙娟老师在工作坊中完美地演绎这一点,他们对于发言者所说,也着急下结论,或者给予打断,总是那么认真投入地去听,没有丝毫的不耐烦。他们只是认真地看着你,微微点点头,不断地给你输送能量,让你充分享受表达的自由。
三、问题是可以重新被建构的。合作对话和叙事技术都坚信这么一个理念:人不等于问题,问题才是问题。我个人认为实际上,后现代咨询技术的核心要点就是要让来访者对自己的问题进行重新建构,发现另外一条线索,看到未来新的可能性,激发其内在潜能,从而突破自己的困境。从叙事技术的角度来说,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技术:一是故事支线。通过对话,让来访者看到自己是如何与问题相处的,以及在面对问题所作的努力,通过支线故事给来访者带来力量。二是问题外化。通过外化问话,让来访者跳出问题,抽出身子,好好与它来一场对话(也可以写一封),从而给自己带来能量。三是见证技术。通过给自己的一封信,见证自己面对问题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写出自己所做的一切努力,好好给自己打打气,加加油,让自己给自己赋能。实际上,世界上所谓的问题是不存在的,都是被社会文化建构出来的,语言就是建构主要工具,因此,我们也可以通过对话对问题进行解构,让后通过对话再重新建构,让来访者看到新的可能性。
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后现代心理咨询技术巨大的魅力,更让我更加坚定走后现代咨询流派这条道路。在生涯咨询中,很多生涯困惑都是缘于心理困惑,这个时候首先要解决其心理问题,因此,作为生涯咨询师,学一门心理咨询技术是非常必要的。而后现代心理咨询技术,我想就是要学习的,可以作为以后主攻的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