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稿“爬格”吃不了亏
写完《写稿就得多学习多思考》,意犹未尽,有话还想说。
过去,单位上稿不考核、没指标,写稿纯属一个人的爱好。有人满足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去劳神费心地写啊,看啊。有心计的人不满足,他除了做好本职工作,还不停地读书,不停地写作,一点点积累,一点点提高。
我上高小的时候,我们的老师杨春生就常说蔡布新。他说:“他和蔡布新在一个村教小学,蔡布新白天上好课,晚上读书、看报,想点儿、写稿。写了稿,寄到报社,有的登了,有的登不了。哪篇登了报,蔡布新把自己写的稿,和登报的稿,一字一句对一对,看看编辑改了哪一段,改了哪一句;为啥要改这一段,为啥要改这一句。边对,边想,就找出了差距,就悟出了道道,写作水平就提高了,登的稿子也多了”。
蔡布新靠自己的勤奋,调到了鸡泽县委办公室、 《农民报》(《邯郸日报》前身),到《岳城水库报》当总编。
原邯郸人大副主任行士文,他只有高小文化,参加工作在煤矿当工人,好写写画画,从井下来到了地面,从工人成了干部,当了省报记者,当了高级干部。几十年来,行老读书、看报、听广播,坐下写文章,走路想点子,脑子一会儿也不闲。他出思想、出精品,写了大量好新闻,著作出了好几部。我观察行老,他就是扎扎实实,积少成多,靠着勤奋的笔头,成就了事业,做了高官。
我还认识永年宣传部的一位领导胡占军。他原来是乡里的一名统计员,爱学习、好写稿,从基层调到县里写报道。他说:“咱从农村出来,如果没有这点儿爱好,咋能到县里工作”。
还有鸡泽的李建朝,当小学老师的时候就不辞辛苦地写稿,写不了长稿,写短稿;写不了大稿,写小稿,写一篇,锻炼一篇;写一篇,提高一篇。功夫不负苦心人,写了大量有影响的好报道,并成为一名优秀的领导干部。
2017年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