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假结束了。写点东西纪念一下。
在封闭的环境里待久了,目之所及都是围墙,思想的四周就建起了围墙。眼里只有小山坳,心中就不会有大江大河。许多人心有不甘,可是围墙翻不出、跳不走,只能苦苦哀叹,默默忍受,觉得多待一天就是对青春理想的背叛、对大好时光的暴殄,于是愈发痛苦,如坐针毡,对“离开”望眼欲穿,最终陷入“混日子”逻辑的死循环里。
把青春时光活成这样,虽令人哀其不幸,但自己的“不争”难辞其咎。《乌合之众》说在一个群体里,人的判断力会降低,这也是“混日子”逻辑非常有市场的原因。当周围有一个蹲下来吃屎的人对你说:“一起来!看,别人都蹲着!”,我们还是要三思而后行。
一个多月前,休假回到家里。我站在阳台上,看着眼前这个被我疏远了的世界。它繁华,精彩,神秘。当自由的空气吹向自己,突然发现时时忧虑困扰的内心豁然开朗,让人有种咒语解除、枷锁挣脱的轻松舒爽。并非一些问题真的得到了解决,而是曾经沧海难为水,看到了大江大海的波涛,又怎么会在意小河流的微澜。
一个多月的假期,我不断地倾听,思考,求索。那些天南海北寻找未来的同学,那些社会浪潮中奋勇搏击的朋友,我和他们通讯,我组织起聚会,我想听听,我和自己周围的人所艳羡的生活、所向往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我的第一条总结:
无人得以不朽而无需付出代价。
基辛格在《大外交》中如此总结脾斯麦,我现学现卖。回到家后最直观和震撼的印象是,所有人都在为自己而努力活着,努力精彩,渴望有一天能够熠熠生辉。世界太残酷,优胜劣汰,自然法则,这就是天道,有谁能够独善其身。
所有虚妄的想像如果不能激发我们的斗志都是无益的。围墙限制了我们的视野,同时也挡住了外面风雨的敲打。所有人为自己而战,最有战斗力的PLA叔叔却要跪倒在围墙里矫揉造作,自怨自艾?
不得不承认,那些奋斗的身影最让人感动,最让人羡慕。在不断的摔打后,终有一天,他们可以像《我的前半生》中的罗子君一样,当她辞职的时候,她不再惶恐,不再担忧,因为她自己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这就是内心稳定的力量吧。
我的第二条总结:
世界之大,行业之多,术不同而道相同。
从单位休假回来了,遇到原来的同学朋友,尤其是已在社会大学进修的人,侃侃而谈,士别三日,不得不刮目相看。然而工作不同,圈子不同,见识不同,交流难免会有困难,倘若只能尬聊,即便是曾经的至友也会生出许多陌生感。
然而我发现,尽管具体的工作不同,对工作的思考、对规律的把握和对人性的分析,这些内容谈论起来常常能乐此不疲形成共鸣。深入的交流时,往往可以删繁就简,剃掉不同行业的外皮,留下最核心的筋骨。
在工作中,如果仅仅满足“看山是山”的境界,和圈子外的人交流时无外乎讲怎么拔草、怎么开会、怎么训练,问人的问题无非你们拔不拔草之类。想突破这一层,却要努力站在更高的层次看问题,耗费许多的时间和脑力。精进,积累,让自己肚子里有货。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围墙挡住了向往自由的躯体,不能再挡住了那个勇往直前的精神。就像《无问西东》中的那句台词: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相信吧!时间终会让我们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