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74年,杭州任期届满的苏轼,请调密州,这次终于转正,皇帝安排他做密州市长(知州),名副其实的一把手。苏轼是五月份接到调令,九月二十日别南北山道友,秋末赴密州,与杨元素等“六客会”,这个我在“东坡轶事——七夕”那篇文章已经介绍过。等到达密州时已经是十一月份。
密州属于今天山东的诸城,在当时景色经济比杭州差得远,恰逢正赶上干旱蝗灾,他上书朝廷,请求减免税赋,同时祈雨抗旱,驱除蝗虫,赈灾捕盗。他对王安石的新法推行则按照实际情况,对当地老百姓有好处的就推行,没好处的就抵制或不去实行。比如“给田募役法”对老百姓有利,他就积极推广;而“手实法”是不利的,就抵制。密州老百姓非常喜欢他这种务实的做法。
在文学上,他的词风也是在密州正式形成,第一首豪放词就是产自于此地: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
他还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望江南·超然台作》
这首词我很喜欢,豪迈与婉约相兼,虽然因“乡愁”而起,但意境却不止于哀伤,而是劝自己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从中看到了词人那种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
文学上苏轼在密州三年共有作品200多,他将此命名为《超然台集》,也算是对自己主政三年的一个总结。
1077年,苏轼携眷继续东行,来到了徐州,任徐州市长。不知为什么,“麻烦”似乎总喜欢找苏轼玩耍。到任徐州三个月之后,黄河决口,滔天洪水到了徐州,水深已经高达两丈九尺,已经超过了徐州城内的街道。苏轼立马开始组织全民抢救,城里的有钱人纷纷准备出逃,苏轼说道:
“有钱人走了,老百姓肯定全部大乱。有我在,大水绝对不会淹没城池。”
同时对负责徐州警备队长说:
“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出力”。此时已经是全民皆兵,苏轼更是誓与徐州共存亡,最终,度过了紧急存亡的四十五天,洪水退去,这期间,苏轼带着民兵完成了九千八百四十尺长,十尺高,二十尺厚的防水工程。之后,苏轼仍然不放心,向朝廷请求拨款加固,皇帝对苏轼的成就大加赞赏,并给予拨款三万贯,一千八百石米粮等。为此,在外围墙上,苏轼还建了一座楼,一百尺高,从五行学说上来讲,土克水,而黄土最佳,故起名曰“黄楼”。这个建筑出名并不是它建的有多宏伟,而是后来很多人为它写的《黄楼赋》,最有名的苏辙,秦观,后来还有薛刚、张思桥,得以流传至今。
苏轼在徐州深得民心,百姓亲切称呼“苏徐州”,在徐州只干了两年多一点,就被任为湖州市长。而此时朝廷暗潮汹涌,他不会看到治理后的湖州以及湖州百姓的生活现状了,因为一场近乎灭顶之灾马上向他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