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自儿童文学《海蒂》的德国电影《海蒂和爷爷》近期被各天网站轮番推荐。无论是从口碑还是票房都收获了极大的成功,作为相同的儿童视角和外国背景,这不难让我们想起前段时间的《何以为家》。上半年的外国电影中这两部外国片的表现令人难以忽视。
《何以为家》和《海蒂和爷爷》都将视角转向了儿童和童年背景。这样的定位在市场上一时难以形成吸引力,但依靠故事却能取得良好的反馈。《何以为家》和《海蒂和爷爷》除了是优秀的剧情号影之外,也不失为是优秀的儿童电影。以儿童为主角,但面对的观众却不只是儿童更是成年人。而儿童片除了温馨和纯真外,而应该带有思考意义,从而提升电影的价值。
至今看来,外国儿童电影无论是从质量和数量成绩都很突出,其中更不乏经典作品。像是《放牛班的春天》、《音乐之声》、《地球上的星星》等等,在世界经典电影中,儿童电影也占有一席之地。这样的现象并非偶然。
外国儿童电影无论是从动画还是真人电影,都普遍带有不同于成年人电影的明显区分点。首先,外国儿童电影的落脚点和角度相对聚焦准确,但却内涵丰富。以教育和温情类电影为主,也有很多以儿童视角来反映成年世界的电影。前者与《海蒂和爷爷》相仿,后者类似于《何以为家》。前一类电影的故事充满了趣味性和童真,以面对家庭和儿童,后一类就明显偏向现实性,题材相对沉重却能引起社会对未成年人的成长思考。与其它类电影相比,儿童电影带有许多替代不了的作用。最明显的例子是二战期间的被称为“微笑天使”的秀兰·邓波儿,其主演的电影在经济大萧条时期治愈了美国人民的心灵,价值超出了一部儿童电影的本来价值。
从外国儿童电影来看国产儿童电影,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差距。抛开对国产电影可能存在的偏见,国产电影对此类电影的欠缺几乎是显而易见的。国产儿童几乎遭到普通诟病:内容幼稚、粗糙且同质化。从具体的数据来看,据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统计,近10年来,儿童电影生产数量一直占国产影片10%左右,但其中的精品却少之有少。国产儿童电影处于尴尬位置。这样的情况主要问题在于内容不够,教育意义往往流于说教,追求商业回报于是只能滞于俗套。尽管儿童电影数量多,却很难找出一个真正优秀的故事。
外国儿童电影在中国的成功,或许能给国产同题材电影一个学习的机会。要学会讲好儿童的故事,也要学会将儿童的故事讲给成人听。逃脱对儿童电影的浮浅认识,将儿童电影真正的价值发掘出来,从而使得国产电影的质量更上一层楼,期待有一天国产电影能能拍出《海蒂和爷爷》这样优秀的电影。
欢迎关注公纵 号“影视新纵向”留言及了解更多影视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