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重庆和成都很久都吃不到正宗麻辣火锅,记忆中重庆火锅是在浓油重料和烟雾缭绕中围炉而座的一次次狂欢。很多重庆老灶火锅的的墙上挂着火锅历史图片,一个大大的灶台上架一个大锅,旁边摆着很多用海碗装着的菜品,人们围坐一桌,热气腾腾。
大学四年,工作两年多我在重庆度过,当地聚餐的90%的模式就是吃火锅。在一桌菜品摆放整齐中开始,在杯盘狼藉、烟雾缭绕中结束,同学或同事们在火锅边大声吼吼,三五吆喝,猜拳对酒,是我对每次的火锅聚会最深的印象。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重庆吃过的每一家火锅都好吃,各有特色,好像有青椒味道鲜麻的火锅,有汤料里中药味飘香的火锅,有老灶火锅里仿古式的古碟古碗和古灶台,还有一人一锅的那种小优雅式火锅,夏天的男人们光着膀子吃火锅更是一大盛景。
重庆地处四川盆地,每年日照时间很短,每年365天里除了夏天,其他的季节都是雨季,还有雾。第一年去上学的时候,入了深秋,每天傍晚开始就下起了大雾。这个城市是一个山坡连着一个山坡的结构,城市很多地方都是把山坡削平,在山坡上造房修路将城市连接起来,站在这边的山坡,看着另一个半山坡上升起雾气,前方200米已经完全没有可见度,大雾笼罩、依山而建就是雾都山城的重庆。
特别的地势催生出这个城市特别的景致,比如无数关于重庆电影里的长江索道,在索道上看下去,这个城市的江景一览无余,从最繁华区延伸出的半岛和长江融为一体,穿过长江在南山上看这个城市的灯火辉煌,半山如聚宝盆一般,四周漆黑而中间灯火辉煌,在寂静里感受着这个喧嚣的城市,
在火爆的重庆,都不是微信上一言不合就拉黑的那种文明程度了,是一言不合就打架的态势,我亲眼看过两个公交车司机因为让道的事情,脱了上衣直接冲下车打架的景象。当然这里山水滋养,靠水而居的姑娘们出落的很美,还生成了一个专有名词——打望,于繁华街头看美女,在重庆市区各个中心看着广场上人流如织,美女如云的景象,可叹城市风景之美。
这也是繁华与贫穷巨大落差的城市,经济的发展催生了富豪级的人群、鳞次栉比的高楼,不夸张的说,除了北京上海甚至广州的一线城市,在这个城市里见到的高楼震撼程度是很多著名城市无法比拟的,在解放碑的中心地带,抬头看林立的高楼仿佛直入云端。而另一边是重庆下属的县市有18个都是贫困县,每年一到雨季,泥石流冲垮了这里的房屋,看着山清水秀却又在自然灾害前痛不欲生的人们,与城市的繁华遥相呼应。
重庆城市构建特征依山而建又紧靠码头,出门就爬坡,下船即上坎,搬运东西成为难题。庞大的棒棒军应运而生,他们肩上扛着一米长的竹棒,棒子上系着两根尼龙绳,是他们的标配,大量的劳动力从西南各个地区聚集而来,在大街上吆喝做苦力,他们是重庆街头的临时搬运工。他们身负重物,走过繁华,走过寂静,走过城市的每一步台阶,一步艰难的一个脚印在你身后佝偻前行,那种生活的艰辛和苦楚感让人记忆犹新。
重庆也是我去过的排外性最低的城市,出门问路,无论是老头老太还是年轻人都非常热情,详详细细的告诉你目的地怎么去,只是指路方式很特别,重庆人方向里只有上下左右。人们会热情的问你从哪个城市来,会第一时间掰着手指和你算你家乡的美食。生活在这里,热闹的情景会让你忘却了远离家乡的孤独感。
这个城市用火锅锁定了我对它的强大味觉记忆,火锅的香气挟带着浓烈的气息。回到家乡每到火锅店都会想着回重庆再看看,吃一吃重庆各家特色的火锅。看看那个城市繁华无比的夜景,去市中心打望看城中美女如云的景色。城市文明与码头文化交汇滋生出这个热闹而热情的城市,离开已经6年了,还是让人会怀念那个城市浓墨重彩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