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认为,所谓的情商高,就是会说话。
但后来发现,沟通是双向的,如果你遇上了一个不会倾听的人,那再会说话也是没用的。
广东话里有一句俗语叫“鸡同鸭讲”,与“对牛弹琴”同义,说的就是这种“倾听无能”的情况。
因此,我们不仅要会说话,也要会倾听。
01
或许你觉得自己是一个还不错的倾听者,但事实并不是如此。
先来看看一些“倾听无能”的表现吧。
①选择性倾听
有些人在倾听时只喜欢关注那些自己感兴趣或符合自己想法的内容。
比如,对方沮丧地和你说手机丢了。你的内心觉得对方是个粗心的人,也许就会听成了:“对方太不小心了,所以手机丢了。”
这很容易让对方觉得你断章取义。
②虚假性倾听
有些人在倾听时喜欢用点头或适时微笑来假装专注,但实际上大脑却在神游。
比如,对方和你讲一件事来询问意见,你表面上一副全神贯注的样子,时不时点头,但其实注意力全在手机屏幕上。
这样的倾听,会给对方一种你不尊重自己的感觉。
③延伸性倾听
有些人喜欢在倾听时放大某些细节或在对方的原意上添加自己的理解。
比如,对方说你要尽快完成这项任务,你把“尽快”自行理解成“今天内”,于是为了赶进度而草草做完,最后自己劳累,对方还可能不满意。
这会导致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容易增加我们的落差感和挫败感。
④攻击性倾听
我曾写过,沟通中最可怕的,就是带入情绪,变“直接”为“攻击”。
这里的攻击,指的是不考虑实际情况,用情绪包裹自己和对方,只一味进行反对的情绪化发泄。
最常见的,就是攻击对方缺点。
④防御性倾听
在各种“倾听无能”的选项中,防御性倾听对人际关系的破坏力最强。
处在防御性倾听中的人,总会觉得对方的话语中含有对自己的攻击性,从而主动在内心设立起屏障,采取高度戒备的回应方式。
比如,你总觉得对方话里有话,·在对方还在说这句话时就忍不住思考下一句应该如何反驳或者回应对方刚才对自己的“攻击”。
可惜的是,越是处于防御性倾听状态的人越容易只得听见对方的攻击。
02
那我们该如何化解“倾听无能”呢?
在《沟通的艺术》里提到,倾听分为 听到、专注、理解、回应、记忆五个元素。根据这个,我们可以尝试这样:
①觉察自己的状态
要做一个好的倾听者,首先你要保证自己能听到对方说什么。这时候,觉察自己的状态是前提。因此,你首先要学会根据一些信号来检测自己是否陷入了某种“倾听无能”的情景。
比如,每次我在回复微信的重要信息前都会跟朋友说:“不好意思,你先等等,我要处理一些事情。”
这样既保证了我能及时回复微信,也能避免出现那种因为精力有限而出现虚假性倾听,最后完全不知道对方说了什么,可能还要对方复述一遍的情况。
②理解对方的感受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对方并不是在事情上与你对立,而是在情绪上与你对立。此时,对方往往难以理解你的观点。
《暴力的沟通》里说,一个人产生对立情绪的背后其实是他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比如加班工作回来后,妈妈说:“你怎么总是那么忙呢?到底在干啥?”,你可能会立刻产生对立的情绪,觉得妈妈没事找事,就是在干涉自己的生活。但冷静下来思考,你会发现妈妈只是在表达你很少陪她的失落和孤独。
因此,倾听时你要试图去理解对方语言背后的感受和需要,在必要时也可以询问对方。此时,对方会觉得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得到了满足,也就会自然而然地放下对立情绪,更好地与你沟通。
③明白对方的想法
仅仅理解对方的感受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明白对方的想法。
首先,我们要明白,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看法,其看法本身没有绝对的对错。其次,沟通的目的很多时候是解决问题,当你明白对方的想法后才能专注于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比如在前例中,妈妈并不是无缘无故来抱怨的,她是希望能借此提醒你要多抽出些时间来陪她。
④给出自己的反馈
前面说到,沟通是双向的。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在倾听后给出自己的反馈,即回应,化理解为行动。
继续说前例,你在弄清楚妈妈的想法后,如果只是“哦”的一声,你觉得妈妈会是什么心情呢?你要做的,就是告诉妈妈我会多陪她,这样事情就能很好地解决了。
情商高的人都能从对方的负面情绪中找到自己可以改进的行为,从而轻松地化解对方的负面情绪,提高彼此的幸福指数。
03
最后分享一则《沟通的艺术》里的“知觉检核”技巧:
①描述你观察到的行为
②列出关于此行为至少两种可能的诠释
③请求对方对行为的诠释作澄清
比如,在听到妈妈的话后,我不能在第一时间确定她的需要,于是
描述妈妈的行为:你看起来对我因为工作而晚回来这件事有些生气。
列出至少两种可能的诠释:是因为你给我热菜嫌麻烦还是因为觉得我小题大做,干不好事情才要加班?
请求对方做出澄清:你能告诉我是为什么吗?
相信通过这样的询问后,妈妈会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能及时放下情绪,实现更好的沟通效果。
这个世界需要会说话的人,也需要会倾听的人。
共勉。
你好,我是成长中的王小青,很高兴认识你。
如果觉得文章还不错,请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