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到过一个同事的简历,简历填写的很详细,其中应该是上小学的那几年,他填写的是“在家玩”。
可以想象得到他小时候应该是玩得很充分,不然不会是满脑子里就剩下一个关于玩的美好记忆。
玩是人的天性,每个孩子都爱玩。也不知道都在玩些啥,整整在外面游荡了一天,傍晚回到家,母亲问干什么去了,一句玩去了就算是完整的回答。
玩什么,每个年代所玩的内容都不太一样。古代人玩些啥?很详尽的说明没有,只有零星的记录,比如泥制玩具,其实就是玩泥巴;还有就是骑竹马,竹子编的一个马形的小玩具,小孩子可以骑在上面;还有放风筝,这个现在小孩子还在玩;还有就是玩陀螺,现在还有,但是小孩子玩的比较少了;还有踢蹴鞠,这个是在战国时期我国民间就流行的游戏,现在已经不玩了。
以上只是简单的列几个,其实当时的人们具体都在玩些啥,永远也不可能完全了解清楚了。因为玩,是紧跟着时代,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性。
比如七十年代的玩具,跟现在孩子们玩的东西,绝大部分都不一样了。那时玩的玩具,现在的小孩子可能根本都没听说过。像火柴手枪,是用自行车链条和硬铁丝,还有橡皮筋散养东西做成的,外形很像一把手枪。把火柴杆上的火药刮下来,收集到一个小玻璃瓶里,用的时候倒出来一点,放到手枪枪口的地方,然后扣动扳机,“啪——”一声清脆嘹亮的响声,伴随着一股淡淡的青烟,向四周扩散。
为了做这样一把火柴手枪,可是费了很大的精力和时间,到处找适合的材料,这寻找材料的过程,甚至可以持续一两个月,中间看到有人把自行车放到旁边,就像过去把车子的链条卸下来,砸开,取那一节一节像花生一样的环节,当作自己做手枪的材料。
做枪的过程是沉浸式的陶醉,没有任何人逼迫你去做,你自己内心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欲望,每时每刻都在想着还缺哪些材料,要到哪里才能找到这些材料,想着做成后会是个什么样子,如果说小时候有什么宝贝的话,这个火柴枪绝对算一个,整个过程都充满着幸福感,最后一旦做成功,听到清脆的响声,那种成功的喜悦,是多钱金钱都买不来的。就连晚上睡觉,都要抱到被窝里一起睡。
现在的孩子还有这种完全沉浸式,完全放松,完全自由,完全陶醉式的玩耍吗?
可能会有人说,当然有,打游戏就是,小孩子打起游戏来,甚至可以连续打几天几夜,可以说是完完全全的沉浸式玩耍。
可是我要说,现在的小孩子打电子游戏,根本不是一种纯粹意义上的玩。
首先,打游戏是坐着不动的,有点甚至还要带上耳机,有时候还要带上特制的眼睛,这样就把玩家限制住了,固定在一个位子上,不能够随意移动,看不到阳光雨露。玩的过程中,整个注意力也是高度集中的,是被完全限制住的,这种紧张甚至可以超过一行的极限,极限持续久了,就会折断,玩家就会失去性命。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孩子捉迷藏,身心放松的,整个过程甚至都是充满欢声笑语的,既愉悦了心情,有放松了精神,整个过程玩下来,孩子们兴奋的笑脸都红扑扑的,双眼都变得非常亮,非常有神采。
打游戏呢?中间有笑声吗?其精神高度紧张,目不转睛,一直盯着游戏的页面,稍一疏忽,就会失败,前功尽弃。时间持续长了,甚至会有生命危险,网上有很多因为持续打游戏时间太长了,结果竟然有多人猝死,青春之花还没有来得及盛开,就过早地凋零湮灭。
玩是放松的、全身心投入的。不放松、不全身心投入,就不是痛痛快快地玩,玩的就不充分,玩了之后,就感到跟没玩一样,有一种很清晰的失落和无奈感。
玩也不是个人的专利,国家间玩不玩,当然也玩。刚刚结束的奥运会,不就是各个国家成立一个奥运组织,各派一些运动员,大家一起玩玩,放松放松,不要相互之间总是剑拔弩张,你挣我夺的。
所以,举办奥运会期间,组委会一般会要求正在鏖战的地方,先停火几天,大家一起看看奥运会,放松放松,促进一下相互之间的友谊,为人类的大团结贡献一点力量。
玩,其实还有一个终极的目的,就是玩可以使人忘记恐慌。
茫茫宇宙,人类很渺小也很孤独,更是很危险,终极命运几乎注定是悲剧的结尾,可是,人类不能总想着这些孤独、危险吧,总要尝试一下,释放一下对未来美好憧憬的旺盛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