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写这篇文章之前,我仔细回顾了过去十年自己经历的夏天,还能有些印象的包括:2018年的夏天打卡延安、在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办会、去烟台团建,一波刚平一波又起;2017年的一整个夏天都在找工作;2016年因为9月份才上班而突然多出来的两个月暑假,然后零星找了一些兼职;2013年的夏天是在痛苦的学车中度过;2012年的超长三个月暑假除了去了趟彩云之南,写完了高中回忆录《恋恋情深》之外貌似都没有好好利用起来;2009年初中毕业的暑假还不懂什么是各奔东西,更不会知道有些人真的随着时间的流逝消失了在自己的生活当中。而今年夏天也会是让我印象深刻的,尽管7月才过半,但我已经收到了很多“惊喜”。
新领导在这个月初走马上任,对于我或者我的工作的影响首先就是我们之前计划的团建被无限期推迟。我不得不重新寻找新的同伴与合适的时机来实现自己的夙愿,而且必须要全部依靠自己的存款来满足各项支出。于是就开始了等待,等待合适的人和合适的时间。其次就是今年的全球企业服务大会的费用(包括机票和住宿)全部需要客户承担,这势必就会导致客户数量的大幅减少,之前定好的计划也有部分要推翻重做。第三个影响就是关于办公地点,好消息是我们肯定不会去软件园办公了,坏消息是还是要换地方,并且人力部门也要从集团搬回来,这就意味着我要从现在的办公室里搬出来,换到另外一个小屋里。对于我这样一个不太喜欢拥抱变化的人来说,心理上多少会有些情绪的波动。又或许是敏感的性格让我将这些小事放大化了。至于后面还会发生什么事情无法未卜先知,只能说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然后早作打算。
半年度冲刺之时,我们走访了8个项目组,拍摄了若干素材,准备在7月初的时候推出一个短片来作为冲刺季的回顾。但由于种种内部外部原因,这个短片一直拖到7月中旬都没有做出来,在反复的沟通和修改中我已经失去了大部分热情和耐心,剩下的只有想赶快了结一个任务的心态。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就在我敲下这段文字的前两天,我得知下个月熟悉的全员大会又将如期而至,我看到了又一个震撼大气短片在向我招手了。而通过这两次的短片策划制作过程,深深的无能和无力感萦绕在心头。我几乎将自己能想到的、符合主题的并且能落地的方案一一贡献给了每一次的大会和活动,所以当又一次需求给到我的时候,不愿意重复的我就真没什么东西可以直接拿来用了。不过下个月如果真要做短片,我还是会接,从纯个人的角度出发我也应该再为自己加上一些砝码。
下面是关于等待这个话题的一些思考。某天我外出办事刚好经过国家会议中心,就想跟在那儿参加展会的一个同事聊一会儿。结果是在我等了快一小时之后他仍然没有露面,我起身准备离开,发微信告诉他:不等你了,撤了。然后他满怀歉意地解释了一番,说自己一直不停地有活之类的,我们还是短暂地见了一面,聊了十分钟左右。这件事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人闲的时候就该自己老老实实地找点事情做,不管是摸鱼还是充电,别去打扰别人,这样只会更加衬托出自己的百无聊赖。同时也算是一个反面教材,当自己实在无法抽身去赴约之时,一定要将话挑明,别浪费别人的时间,也伤害了两人的关系。
在这件事情发生的一周之后,我又遇到了一件更让我没有想到的事情。本来约了一个朋友周六的时候一起看电影,朋友临时要参加公司的培训无法赴约,我买的特价电影票又不能退,我只好硬着头皮去寻找代替者。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发现平时上班已经十分忙碌的大家到了周六日更是安排得满满当当,挺好的,挺好的。更大的意外收获是,发现了两个微信好友已经将我删除了。这还真是大快人心啊,不用自己出手,那些坏掉的人际关系就自动断了,今后也不用再费心去惦记和经营,省力又省心。我之前不太理解一位好友的微信签名写的“会定期清除好友”,随着好友的增多,和QQ时期一样,大部分都是悬浮好友,一年也说不了一句话,只是点赞之交而已。那对于这种朋友,也许也没必要让他们占用你的时间和精力去维系彼此的关系,在,也不见。
不如意之事的接踵而至,让我更愿意投身到电影、电视剧和综艺的怀抱中,汲取哪怕一点点能让我在清早起床后继续坚持去上班的动力就足够了。
有些该来的东西还是来了,新官的火已经开始熊熊燃烧,在整体要优化5-10%人员的大前提下,一些我认识的同事受到了公开的质疑和明确的最后通牒。如果说在上一任领导任期内作为一个刚刚加入的新人、部门的主要工作分担者我还没有太多内心的波澜,那么如今在部门又添了一名新兵,我自己已经成为老将的情况下,外界的变化已经无法让我再假装不知情了。更甚的是,在某一周的例会上,冯女士公开明确地问出了“你觉得你们工作量饱和吗?”这样的问题,更是让我大吃一惊,因为原本以为这裁员根本不会波及到我们。冯女士说会力保我们不受影响,但同时也借此机会开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开导新人,让她将更多的精力转投到其他工作上。终归我们都是特别微不足道的个体,一点点外界的变动都会让我们感到慌张和迷茫,无奈更无能为力。好吧,那件事在我心里更加坚定了。
某天上午我趁着前一晚刚下过雨,天气相对比较凉爽,回了趟母校。因为正值暑假,学校的人很少,刚好让我能更好地逛一逛。走在自己曾经走过无数次的路上,往事一幕幕地向我袭来。如果说在毕业后的前两年我在想起一些不愉快时还会心有戚戚,进入第三个年头我已经完全没有任何感觉,就像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一样。发微信从来不回的不打紧, 朋友圈该点赞还是会点赞;同在一座城市却从不见面的没关系,默默关注就好;最多聊不会超过二十句的更没事,只要看到好电影还愿意相互分享就足够了。
当往事如烟,那些名字不再鲜艳,从今岁月多匆匆,人海多珍重。
让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优化的事情也波及到了我们部门。在其他机构市场部门最多只有2人的情况下,我们多出了1人,于是,我和新来的佟年谁走谁留就成为了一个问题。冯女士先后就此事和新领导谈了两次,第一次没谈妥,她感到了危机,为了使两个人都得以保全,她周日和我们俩通了电话说了情况,然后让我连夜做了工作总结和汇报,隔周一他们两人又聊了一次,几经博弈,结果是尽管他对我们都不是很满意,但还是在冯女士的软磨硬泡下同意再给我们几个月时间,到年底看表现,决定谁去谁留。
这是我入职YY以来最为恐慌的一次,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一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感觉。尽管在此很久之前我就决定我要离开YY,但并不想是以此种方式,至少主动权得是在我手上的。什么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心跳到嗓子眼这些生理反应避免不了,更多的是一种如洪钟般响亮的警醒,应该早点开始为跳槽做准备的。在得知谈判结果的当天我就默默地更新了我的简历。这如过山车般的经历让我心有余悸,只盼三亚年会快点到来。
在自己的命运暂时被保住了之后,我陷入了另外一种非常低落的情绪中。简而言之就是在已知某位经常和自己一起吃饭的同事要被优化掉之后还要每天装作什么都不知道,非常考验心理素质和演技。有时候也为那些浑然不知自己即将遭遇变故的人感到难过,此时更应该全力为自己铺后路了,而非还在兢兢业业为这家卖命。太残酷了!
漫长的七月终于过去,前路是福是祸,真叫人难以捉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