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招聘会上,你跃跃欲试,可是面对眼前人头攒动的应聘者,顿感竞争之激烈,通过概率之低。于是,深感不安,甚至想中途退出。
对于心目中的女神,你倾慕不已。可是看到身边比自己优秀的人都在对她穷追不舍,于是,仍然感慨于自己机会的渺茫,在开始发起进攻前,就主动缴械投降了。
上面两个例子中,你最终所做出的决策,其实都是源于对小概率事件的考量。可是,你真的正确理解概率的含义了吗?你真的用对概率了吗?事实是,大多数人对概率的认识,可能都只是停留在数据的计算层面上。
你想没想过,数据背后具体的单个个体,也是需要我们深入考量的。具体地说,就是构成概率的独立事件的背景,也可能会影响到概率本身的客观性。而这一点,恰恰也是我们在运用概率决策的时候,最容易忽略的地方。于是,你还对某些只是简单地用数据堆砌出来的概率深信不疑吗?不过这些我们放到文章后面再详细讨论,现在先谈一下我们对待概率应有的态度。
1.我们要尊重概率
比如炒股这件事,吃瓜群众们并不是看不到大多数最终血本无归的人的惨状,只是他们假装看不见,或者不相信自己也像那些人一样,血本无归。这其实就是赌徒心理,明明是概率极低的零和博弈,可他们偏偏不信邪,认为自己可以成为那极少数的幸运者之一。
可是,他们没想到的是,即便是那些最资深的投资人,也没有绝对的把握说自己能稳赚不赔。因此,作为一般的散户,你凭什么认为自己能在这场零和游戏中胜出?
你的资本比那些资深投资人更多?还是你比他们更专业?这时,你最合理的姿态应该是,承认自己并不比他们特殊。
如果你还是不甘心的话,那么,请将你的“特殊因素”全部列举出来(如果有的话),再与对方进行横向或纵向的对比,弄清楚你是否真的有别于他们,或者比他们强,而不仅仅是你个人的主观臆测。
于是,在经过一番对比和权衡之后,如果你发现自己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那么请尊重概率,并且提醒自己不要意气用事。需知,此刻能帮你改变现状的,并不是在这微乎其微的概率上较劲,压重注,而是专注于自己该做的,且更有把握的事情。
2.正确地认识并运用概率
以上是我们必须尊重概率的情形。可是有时候,我们也会因为对表相的过度拟合而做出错误的决策。比如你打算到附近的一家餐馆吃饭,于是你需要知道它的口碑如何吧?你的第一反应是,到网上查看别的顾客对这家餐馆的评价如何。你打开对应的手机应用,看到这家餐馆的总评分只有3.7分(满分5分)。这时,你最有可能的决策,就是放弃这家餐馆,选择别的口碑更好的餐馆(应该是评分更高的餐馆才对)。
可是,如果你是一个更理性的人,你可能就会点开评价详情,浏览过往顾客的具体评价。这时,你发现大多数顾客,都是因为菜品的价格偏高而不是菜的味道,才打的低分,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的顾客,在味道的一栏上都打了满分。
据此,如果你对价格没有那么敏感,且更看重的是菜的味道的话,那么你显然还是会选择这家餐馆。
我们在有些时候,既要尊重一般规律,也要看到其背后隐藏的特殊性。
其实,对于不同的人,甚至不同的场景,概率的适用性也是截然不同的。
首先,不管你承不承认,一般人的努力程度之低,可能还不足以拼运气(这里的运气其实指的就是概率)。
其次,更重要的是,在考虑运用概率决策之前,你得先深入考量这个概率的计算背景是怎样的?你还得弄清楚这个概率背后每个独立事件的定位如何?你跟这些独立事件背后的个体的实力是否有差距?如果有,那么差距如何?是否会影响到整个概率的客观性?
只有回答清楚这一系列的问题,你才能最终决定自己在多大程度上,遵循这个概率做出的决策。
下面来到具体的场景看一下,不过我们还得明确的一点是,概率发生作用以及它形成的一个前提是,每个事件除了必须是独立事件以外,还要考虑到它发生的背景,也就是发生在谁身上(或者什么时候),比如一个团队在一个工作项目上(项目是独立完成的),总体的平均成功率是60%,于是你能说,这个团队的任何成员在这个项目上的成功率都是60%吗?显然不能。毕竟每个人的综合能力肯定有高有低,能力强一点的人,他的成功率是70%或者80%,都有可能,而能力差一点的则恰恰相反。
或者在时间维度上,这个概率是依据去年的数据计算得出的结果。可是,在年初,你们公司所有设备都进行了升级换代,这难道不会影响到概率的客观性吗?于是,最合理的做法应该是,把设备升级换代带来的工作效率提升这个X因素,也嵌入到工作指标的制定流程当中。
所以,在需要运用到概率做决策的时候,一定不要忽视了对背景因素的考量。
概率的运用,固然很大程度提升了我们决策的效率和客观性,但事实是,概率也未必处处适用。
那么,什么样的事情应该应用概率做决策?什么样的事情则不应该过度依赖概率呢?其实,答案已经很明显,就是在确定概率本身没有异议,也不失客观性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概率来帮助我们做决策。但是,请注意,概率仍然只能“协助”我们做决策,只能给我们提供参考,而不能完全替代我们做决策。
还有,概率也有它自身的局限性,也就是在一些低垂的果实已经被采摘完的领域,为了摘取更加丰硕的果实,你就必须凌驾于概率之上,必须敢为人先。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比方说创业这件事,就常常被形容为九死一生,这概率够低了吧。但是,你要成为十个人甚至一百个人中留下来的那一个,你就必须选择性地忽视掉概率的因素,不断尝试,不断试错,当然,前提是你得具备创业者的基因。事实也证明了,很多大企业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
做事情时不要太计算概率,而是记住:希望哪怕再小也是希望。对于自己认准的事,只要准备好了,就不要有太多顾虑,只管放手去做就是。
当然,也并不是说,非得让你在所有的细节上,都要做得十全十美,才算是准备好。不过你也要满足最基本的准入条件罢。否则,对于有些事情,如果你总是推脱没准备好或成功概率太低,就迟迟不开始甚至退缩,那么,你注定不会有大出息。
比方说文章开头的那个面试场景,你如果已经满足了最基本的准入条件,就不要再各种借口,各种顾虑,只管参加面试就是,最后,只要面试的次数足够多,你总能应聘上自己满意的工作岗位。
这也称为有效理性决策,就是在概率与频率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之后的决策方法。
其实有效理性决策的方法,用来追求你的女神也同样适用。你只有主动展开追求,不断尝试,你成功的概率才会更高,而不是像很多宅男那样,总宅在家里,却幻想着女神会找上门来。这或许也是很多女神最终嫁给其貌不扬的男人的原因,因为他们更主动。
西奥多·罗斯福曾说过:“荣誉属于真正置身于竞技场上的人。一个不在竞技场上的人,是不可能遇到奇迹的。”
也就是说,我们要更主动些,不应该太过于依赖概率,让概率牵着鼻子走。相信自己才是对自己的世界拥有极端所有权的那个人。
对于概率,人们最大的认知偏误就是,在该计算概率的时候,往往不由自主地选择了“任性”;而在该试错的时候,又偏偏执拗于概率的算计,迟迟不敢主动出击。
我们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尊重概率,但是不能过度依赖概率,甚至迷信概率。
毕竟不是什么事情,都要依据成功概率来做决策的,其实还有很多虽然成功率很低,但是有重大意义且值得人们为之付出的事情。这时候,人们的决策则往往与事情本身的成功率大小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