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我和朋友去剧场看了孟京辉的戏剧作品《枪,谎言和玫瑰》,它改编自二十世纪俄罗斯剧作家艾德曼·尼古拉·罗伯尔托维奇的经典剧目《自杀者》,剧中每个人物的名字都是又长又绕口的俄文名字,而笑点之一就是演员们以搞笑好玩的方式来念出这些名字,颇有意思。
剧中主角波波和妻子及岳母生活在一起,全家三人的生活来源全部由妻子负担,而身为家中主要劳动力的波波好吃懒做、无所事事。一日,波波追赶一只严重打扰他睡觉的苍蝇,直至自己精神崩溃,继而想要自杀,妻子恳请朋友亚历山大来劝说波波,亚历山大却误以为正要吃香肠却不想被亚历山大发现从而把香肠塞到裤子里的波波要把用来自杀的手枪藏到了裤子里。
随后,波波要自杀的消息,不胫而走,一位“知识分子”找到了波波,希望波波放弃之前写好的“我的自杀与任何人无关”的遗书,他要波波为“知识界”而死,他说“请您往四周看看,看看我们的知识界。您看到什么啦?看到了很多的人,很多事。请您往四周听一听,您听到什么啦?什么也没听见。为什么您什么也听不见呢?因为整个知识界都在沉默不语。为什么知识界要沉默不语呢?因为活人想到的话,只有死人才说得出口”。最后一句话,就是放到今天,依然铿锵有力,发人深省。然而,懵懵懂懂的波波,爽快地答应了这位说话他基本不太能理解的“知识界人士”的请求,同意他的遗书要为“知识界”说话。
随后,一位希望波波为她而死的女郎找到了他,她不过是为了和另一个女人比较输赢而已。她说,男人们只是爱另一个女人的身体,爱她的却是灵魂,她希望波波的死,是为了对她的爱。结果,波波被她迷惑,也答应了她,他的遗书,为“爱”说话。
此刻,各界人物纷纷登场,知识界、爱情界、艺术界、商界等等,他们要求波波为他们而死,用波波死亡的价值去换取各自的利益,他们打着伟大光荣的称号,却在进行着人命的买卖,在什么情况下,人可以如此冷血的计较一条生命的价值。
波波的死期,被定在了第二天的中午十二点,而之前要为波波举行送别仪式,狂欢派对。这时的波波迷茫了,他很好奇,人究竟是被禁锢在身体这个牢笼里面渴望自由的灵魂,还是,人本来就是这具身体本身呢?一枪下去,要么,灵魂得到解脱。要么,里面是空的,什么都没了。他想了又想,问了又问,却得不到答案。
终于,家里的妻子与岳母等来了波波自杀的消息,正在伤心难过的时候,波波竟然出现了,而此刻已经是下午两点钟了,原来,波波在送别派对上喝醉了,醒来竟然已经过了约定的自杀时间。其实,他根本没有拿起枪对着自己扣动扳机的勇气。这时,以为波波已经自杀的各界人士齐聚波波家里,争着抢着要用波波的死亡为自己说话,还遗憾波波只是个小人物,影响力太小。而,眼前活着的波波打破了他们所有的争吵,他们一起指责波波,为什么不死,并且要他去死。只有他的妻子和岳母是护着他的,与那些人对抗来保护他。而这时波波对那些人说,“我可以赔钱给你们,让我的妻子去你们家里干活,免费的,还可以让我岳母下矿挣钱。”于是,所有的人,包括刚刚还在保护他的家人,都开始攻击波波,而波波为了保护自己,将那把本来用来自杀的枪,对准了除了自己以外的所有人。
所有的一切,仿佛回到了原点,混乱、迷茫、懦弱等等,这一系列荒诞离奇,却又发人深省的故事,就是《枪,谎言和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