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换个方式
老公在辅导孩子写作业,我在旁边看书。一会功夫,大人怒吼,小孩委屈,就听老公说:“造句的时候,只要是书上有的都用书上的句子,比如,用在、、、、、在、、、、、、在、、、、、造句,书上的是在池塘里跳舞,在小河边、、、、、、,赶紧改成书上的例句”
女儿委屈:“可是妈妈说这样写可以的,还说我想的有新意”,我一听,赶紧看看女儿造的句子,:下课了,同学们有的在教室里看书,有的在操场里玩耍,有的在走廊里聊天。”
我问老公,“这有什么错吗?”他答:“老师说了,书上有的就要用书上的,这样考试不会错”。
作为一位老师,我很气愤, 想问问他:有没有真正理解老师的要求,家长把老师的话当尚方宝剑时,是否真正理解了老师的意思,我相信就造句而言,老师肯定不会这样让家长要求学生的, 我们在教育孩子时怎样变通,确实是当家长的智慧。
突然发现,为什么孩子会和家长的关系日益紧张,孩子希望得到的是认可,是少一点的说教,多一点的鼓励,而我们做家长的做法正好相反。
一年级的时候,女儿的作业大部分是老公辅导的,我偶尔看看,上了二年级,女儿不止一次私下给我说,希望我能看着他写作业,我问她为什么?她说,我就是不喜欢爸爸看我写作业,爸爸会在我写作业的时候不停的说,我知道他说的都有道理,都对,但我就是不想听,这一点其实我深有体会,能理解孩子的不易,比如,老公经常就会数他的日记拼音的个数,说:“你学过的字你为什么还写拼音,你这样写,你就是懒,就是笨蛋,因为老师开家长会就说,如果一篇日记上有10个以上的拼音,那就是笨蛋。”这样的诸如此类的评价女儿非常不喜欢,但迫于家长的压力孩子只好带着委屈去完成。
我们想让孩子接受某一观点时都会旁征博引,让其信服,自己所持观点的正确性。可是很多时候,我们的知识是否正确,我们的方法是否得当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我在处理女儿懒得想汉子怎么写的时候,就会告诉他,他现在二年级学的字真多,二三百字的日记,只有几个拼音。妈妈小的时候写作文就不用拼音,因为看的书少,知道的优美词句少,只用自己会写的字写作文,所以都不会出现拼音,但是作文写得干巴巴的,没有一点新意。而你现在写的作文读起来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如果没有拼音的话就能当三四年级大哥哥、大姐姐的范文了,这时候,女儿就会自觉的去把会的字擦掉换成会写的字。主要是这样的行为多半是他的自觉行为,而不是我的强迫。
我想起来了一个教育故事,“变罚为奖”,对于学生的管理方式,很多老师都会采用扣分的方式,而我觉得采用加分的方式会比扣分更好,做到了哪几条加几分,最后不是谁扣的分,而是谁加的分多,靠堵永远解决不了问题,如果转换一下方式,没准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果我们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能多想一想,怎么做让学生心悦诚服的接受,而不用权威去压制,没准既能缓和亲子关系,还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为老师和长者的我们最好不要好为人师,我们应该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一下,他想要什么?什么样的方式才是他愿意接受的,如果我们总是用自己固有的思维去解决现在的新问题,也许问题没解决,反倒落了埋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