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太婆是我外公的母亲。
外太婆过世时,我妈正怀着我,按老家的风俗怀孕的女子碰到这样的事是要避开的,因此我妈作为大孙女没能见着她奶奶的最后一面。
关于外太婆的事情,我都是从长辈们那里听来的。
外太婆姓伍,嫁给了在兄弟间排行老二的外太公。外太公兄弟四人,家境殷实,家中有良田,镇上有店铺。但是幸福的生活在外太婆24岁时按下了暂停键,这一年外太公因病去世,和他同一年去世的还有他的大哥和大弟,一门四兄弟仅余还未成亲的四太爷。家门遭此大不幸,当时外太公的母亲仍然在世,日哭夜哭她早逝的儿子们,以至于眼睛都哭瞎了,这是任何一个母亲都无法接受的事情!儿子们当初风风光光红红火火娶媳妇,眼看着媳妇带着一担担红妆进了家门,世事就是这样的无常,转瞬间一门就出了三个寡妇。大外太婆只生了一个女儿,三外太婆没能生下一儿半女,这在重视子嗣讲究传承的旧社会就是没有后人啊,更何况是斗字不识大门不迈曾经养尊处优转身却成了寡妇的小脚女人,没有丈夫那就是塌了天,没有依傍没有保护连生计都成了问题。没有子嗣的二外太婆只能改嫁,大外太婆愣是坚持了几年直到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也带着女儿改嫁了,这么一大家子就这样散了。
我在前面这么详细具体的讲述这个大家庭的变故,只是想告诉大家我的外太婆在那个年代做的决定是多么的伟大!
因为外太婆从24岁那年就开始守寡,一心一意养育她的四个孩子,三儿一女,直至终老。我外公是老大,当时7岁还不到。在旧社会一个寡妇独自养育四个孩子的艰辛可想而知,然而最终得以长大成人开枝散叶的只有我外公和他最小的弟弟,排在中间的一个女儿幼时因病夭折,一个儿子养到了十八岁也因在外求学期间感染疟疾而去世。
这是一位多么伟大的母亲,早年丧夫,中年连失俩子女,却还是坚强的挺过来了。因为日子还得继续过下去,她绝不能垮,还有俩儿子啊!这是她余生全部的希望所在。她盼着儿子们娶妻生子,盼着儿孙满堂。
也许有人说,家里有田有铺生活应该还好吧!其实不然,没有了主外的男人,里里外外一切都得自己操劳,家里的田地在农忙时节只能请人耕种,外公作为长子从小就很懂事,很小的年纪就跟着干农活为母亲分忧。在以农为本的旧社会,就像现在的人们热衷于囤房子一样,省吃俭用挤出来的积蓄就都用来买田才安心。到了解放前夕,家里的田产比从前大家庭分家时所得的还多了一些。然而这些省吃俭用买回来的田产到了新社会成了烫手山芋,甚至孤儿寡母从前请人作田干农活的事情也定性为请长工,外公一家差点被打成地主,最终还是贴上了“富农”的标签。据说那些年外公如惊弓之鸟,一听说要批斗,就吓得捞件蓑衣离家外出避风头。
外太婆把儿女们教养得很好。外公是干农活的一把好手,典型的勤劳务实质朴厚道的农民,和外婆一起赡养老母,供养弟弟们读书。幺外公和他那位十八岁早逝的哥哥都是读书人,幺外公在新中国成立后进入了银行系统工作。
外太婆24岁守寡,贞洁一生、操劳一生,终于得以功德圆满,她看着两个儿子结婚娶亲生儿育女,离世时膝下有两儿两媳,有孙辈9人、重孙辈2人。
外婆在世时送了一枝银簪子给我,据说是外太婆用过的,后传给了外婆,外婆又传给了我。我一直珍藏着,簪子的花式很精美古朴,颜色已经暗沉,泛着老银子的年代感。
我妈妈怀我时,有一位老中医给妈妈探脉后断定这一胎又是一男孩。我妈妈听后愁眉不展,因为已经有了两个男娃,一心盼着能再添一女。外太婆过世后,我的奶奶有一晚做了个梦,梦见外太婆抱着一襁褓沿老屋前的塘堤而来,坐在我家的灶堂间添柴火,我奶奶笑着问候:“亲家奶奶今日怎么有空来耍了?”我外太婆高兴地回答说昨日我屋大孙女生了一闺女,我来搭把手帮点忙。第二天,我奶奶将这梦境说与我妈妈听,并说:“你这一胎定是女儿,老祖买的新祖送,错不了!”结果,我妈生下了我,还真是个女娃!
人生百年,总有一归!外太婆去世已经有40余年了,谨以此文纪念我的外太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