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不是一种心态,而是一种情结,是任何人在对现状无能为力,或是“懵圈”的状态下都会出现的心理状况。不自信,只是自卑的一种。而真正的自卑,其实有着非常广泛的心理基础。
王小波说过: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其实这种愤怒也可以看作自卑的一种表现。因为有的人无法改变,只能通过夸张的表情,高涨的情绪和过激行为来应对。反过来说,如果有能力改变现状,可能每个人都能变得温文尔雅。
这样看来,自卑其实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只是人们对自卑的反应不同,导致很多人饱受自卑的困扰,却不知如何走出自卑。尤其是一些带有典型自卑性格的人,他们总显得羞涩内敛,不轻易与人交往,经常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且这种自卑总让人陷入恶性循环。越是自卑,就越不敢走出来,就越不能改变现状,以致于很多人无法面对自卑,导致很多极端的情况,比如自闭、忧郁症甚至犯罪。
人们感到无能为力是常态,但人却拥有改变未来的希望和力量。
遭受伤害并不可怕,关键是要相信自己有改变现状的希望和力量。
当理想与现实出现裂缝,人们发现自己无能为力,自卑感便油然而生了。但这个自卑并不是我们常规意义上的“不自信”,或是胆小怕事的状态,而是那种面对残酷现实的无力感。当这种无力感产生,很多人会觉得无法应对,进而出现一些应激反应。
一个常见的反应就是追求优越感,即有的人用“秀优越”的方式来冲淡内心的自卑感。比如我们常见到一些人“炫富”,今天炫耀自己换了手机,明天又告诉大家去哪里旅游,后天又吃了某个昂贵的餐厅。好像巴不得把所有的物质享受都与其他人分享。这就是典型的追求优越感,而在金钱方面的优越感,往往是这些人在其他方面“自卑的补偿”。炫耀物质生活的人,也许精神层面贫瘠,每天大吃大喝的人,也许身体并不健康,炫耀买买买的人,也许文化程度并不高。事实上,这都是一些自卑的表现。如果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那些在别人身上找优越感的人,其内心多少会有一些自卑,这些自卑深深映射,他们在某些方面无能为力。
“合作”是解决自卑感的“总钥匙”。记住,是合作而非竞争。问题是,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看到的往往不是合作,而是竞争。
比如在家庭中,有的人觉得应该与兄弟姐妹合作,但有的人觉得,要和兄弟姐妹竞争父母的关心和爱护。还比如有的人,觉得自己与同学之间也存在竞争,就像每个班只能有一个第一名,每个好学校也只有有限的录取名额。因此很多人在社会化过程中持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当这种竞争意识成为主流,他们便无法与身边的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在遇到困难,产生自卑感的时候,容易困在自我的世界里,不懂得求助,也不与人沟通,最终产生更多负面影响。
当然,并不是说我们的生活中不存在竞争,只是说,很多人在社会化过程中被竞争蒙蔽了双眼,片面地觉得,生存就是要打败他人。可事实上,生存的意义就是主动奉献,团结他人。比如发生在学校班里的一个病例,一个小学生智商较高,反应也非常快,在学校表面非常优秀。然而有一天,学校却发现这个孩子居然有奇怪的偷窃行为。说他奇怪,是因为他偷同学的东西,却不据为己有,而是把这些东西放到其他同学那里,等着被人发现,好栽赃嫁祸。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原来,这位小学生偷窃,并不是真正贪图同学的财物,甚至没有负罪感。他只是觉得,自己的学习成绩已经很好,在班上几乎没有对手。于是只能用另外的方式去“淘汰”同学,自己的行为是一种合理的竞争手段,而只有那些在竞争中活下来的人,才能越过越好。
在我们看来,这种卑劣极端的想法和手段的确令人恐惧。可这种现象,这个少年的想法,那种过于强大的竞争意识并非特例,而且不在少数。其实,那些有极端想法的病例都有一个共通点,就是所有的病例都有兄弟姐妹,而且父母大多偏心,对他们的兄弟姐妹更好。正是父母的偏心行为,让很多孩子在年幼时倍感自卑,必须要不断努力,让自己变得足够“优秀”,超过同辈,才能引起父母的注意。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种竞争意识更从家庭被带到了学校里,使得这些优等生把同学当成了“假想敌”,想方设法打败这些同学,好维持自己“受宠”的地位。否则,自己一旦变得平庸普通,就得经受自卑感的折磨。
可以看到,即使优秀的人,也有可能很自卑。因为有的人优秀,是希望自己和身边的人变得更好,而有一些人只是希望通过优秀去打败其他人。而那些为了竞争而不断努力的人,显然更容易感到自卑和痛苦。毕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们多数人总会遇到自己无法逾越的高山,如果碰到这样的情况仍要深陷自卑,无法自拔,那最后结果只能是不断消沉,一蹶不振。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觉得,克服自卑,就是要把竞争思维变成合作思维,这道理其实并不难懂,为什么这么多人想不通呢?
事实上,道理虽然好懂,做起来却十分困难。因为自卑的种子,往往在人们年幼的时候就种下了。比如我们反复提到的社会化,它指的就是人们从学校毕业,进入社会之前。在这段时间里,我们接触的人其实是相对单一的,比如父母、兄弟姐妹、同学,这些人所构成的成长环境都比较稳定。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在这个阶段因为某些原因变得自卑,而刚好又缺乏好的引导来帮助他,这将很容易对个体造成伤害。更要命的是,如果人在这个时期遭遇自卑,却无法面对,这样的阴影很可能会一直跟随他。每当他陷入困境,自卑便会出现,让人更加低沉,难以自拔。
在此,着重强调,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合作教育是关键。小孩如果能学会与人合作、分享,其社会性也将极大增强,这样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也会更加有毅力,不会轻易被困难打倒。而要预防人的自卑情节,最好的方法也是抓住孩童时期,在社会化这一关键阶段,让他们懂得合作的重要性,在必要的时候要懂得求助,不要有过强的胜负心。
自卑其实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感受,再厉害的高手也会有无能为力的时候。问题就在于,高手面对自卑,能够很好地认识自己,弥补不足。而普通人面对自卑,往往显得不知所措,有些低落消沉。
实际上,自卑作为一种心理感受是中性的,其关键在于如何应对。如果能够客观看待自卑,接受无能为力的自己,有时候反而是一种进步。拿破仑也曾经说过:能够控制自己情绪的人,比拿下一座城的将军更可贵。而我们要做的,正是控制自卑,避免产生更多负面情绪,用合作的思维去解决问题,让自己变成一根触底的弹簧,面对困难,保持自信,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