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5《深度工作,如何有效使用每一点脑力》读书笔记
干货分享:
看完《深度工作》后我对工作最大的感受是——“不论什么工作,就像在喂一张‘大嘴’,这张嘴每天都会饿,每天做的事情就像是给他吃的喝的,做一点就像喂他一点。但是一点一点喂是吃不饱的,于是不但要一点一点喂吃的,还要时刻准备着来一顿大餐,间接性填饱这张嘴一次。如果长时间什么都不给它吃,或者什么大餐都没有,这张嘴就会咬人。”我把这段话写在了书的扉页,同时也写了“心流”两个字,我认为深度工作对我们而言不但像“如何伺候一张大嘴”,还像所谓“心流”的这种工作状态。
为什么我会对深度工作有这番感受呢?首先看一下作者对深度工作和浮浅工作的定义:
深度工作: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再看一下什么是浮浅工作
浮浅工作: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任务,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价值,且容易复制。
两种工作内容的描述,若从我自身状况出发的话,我会想对本书观点的一些补充。以上两段你概念所用的“工作”一词,不是动词的工作——上班,而是名词的工作——内容。要想达到深度工作,要先意识到自身职业中高价值的部分,以及其余那些毫无价值、属于容易复制、且会打扰高价值的事务性工作。这就是我在开头说的两种喂食大嘴的方式。找到自身遇到的这两类工作内容并合理对待它们,就有助于我们对高价值活动进行深度工作。
深度工作的好处自不必说。重点要记一下如何达到实现深度工作的状态。
①刻意练习:你的注意力全部投入到某个你希望提升的技能或想要掌握的理念上;利用练习过程中的正向反馈,精进自己的练习模式。
②高质量工作产出=时间*专注度
实现以上状态的方式在于
①自己不要反复切换正在做的事情;(不要多动症、多需症)
②想办法阻止外界对自己专注工作时的干扰;(把手机放在背后的位置,脱离视线、减少干扰;在开展高价值工作内容之前,先把低价值必须式工作处理完或阶段性处理好;)
③保持节奏感,一段时间的深度后进行一段时间的休息或者处理其余事物,时间不到或者工作未完成到既定目标,不要停下手头的事情;一段节奏后,再转换回来。
④记录自己深度工作的日子,保持连续性,把启动深度工作转化成一种简单的常规习惯。
书中还有一个有趣的方法可以帮助自己进入深度工作的状态,那就是——大手笔法,这个道理就是对周围惯常环境做出巨大改变,辅以可观的精力或者金钱投入,都职位支持一项深度工作任务,由此提高了这项任务的外现重要性。最主要的是——这种重要性的提升,降低了你的大脑继续拖延的本能,并注入了激励和能量。
这个方法十分有趣,我们还可以把自己近期的损失都假视为为了进入深度工作而做出的付出,比如经济损失(亏钱了)、情感损失(分手了)都假装作为某一深度工作的投入,让自己更愿积极主动、全力以赴的开展工作。
读书品鉴卡(最高五星):
书籍内涵星级:2.5
阅读触动星级:2.5
体验收获星级:2.5
个人实用星级:2.5
综合推荐星级: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