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哪里看到说 "美好的童年一生都在做自己享受生活,痛苦的同年一生都在治愈自己"
可能因为看了些些类似抑郁方面的书,知道很多人的性格,各种观念和小时候的经历有关,而且很难摆脱,最终战胜那个不爱的自己得靠良好合适的环境和自己的意志力。
家庭生活中,工作中,外面接触到的形形色色的人,或多或少比较会从他成长环境,或生活或心理压力去理解和宽容人,不过这需要过程,就像自己昨晚还和女儿呕气拖拖拉拉才给女儿读了前一晚答应要读的故事书,我知道自己的问题,就是控制不住那个较劲的心理,估计女儿也需要用很长时间治愈自己,现在处于知道而忍不住的阶段,期待更多的进步和女儿好好相处让她更容易接受不同的声音,知道某些时候是开玩笑,或者用玩笑去解决问题。
这一年以来也补了不少小时候对女儿的爱,慢慢的喜爱妈妈对她爱的露骨表达。
一个错误的育儿认知会让你很惨,因为生女儿时候从怀孕到生完女儿一岁都像是在梦中,没有那么爱女儿,一直在那琢磨感觉自己是神仙怎么能生出个人来呢,常人多么自然的一件事,对我却那么难以理解接受,现在想起来很无语,
所以那时候一生出来就叫提前取好的小名,也不叫宝贝,记得三个月时候有叫过宝贝,当时没什么育儿观念,就按之前听到的,如果要孩子乖,那么不要天天抱,哭了就哭会,所以养成了孩子很好的习惯,不怎么要抱,喝奶就睡,哭了就换换尿裤啥的,机器式抚养,对孩子也严格要求,不宠溺,两岁多怀弟弟时候开始没抱过姐姐,想想真的可怜,这就是我女儿的幼儿时光,大了点懒得搞她就让她画画。
我自己的童年时光总的来说,和堂姐妹玩得很开心,什么都玩得很精,而对于家庭里老爸爱我小时候的漂亮可爱,偶尔言语的鬼精灵,不教我交流的同时鄙视我的胆小,其他时候在家一直在自己找事干,来获得家人的认可,其实也很想偷懒,但是养成习惯后家人已经当你是一个家务劳力。
上学开学前特别的勤快,因为要学费,可能内心有个信号上学给钱是给家里添麻烦,上高中事情,老爸很开心的说一中没考上,二中要加分不够,事实是我达到一中分数顺利上高中,老爸很失望的让我去上了,高二那年吧突然让我学算盘检验我脑袋如何,我很纳闷也很紧张导致乘除学得不怎么顺利招来白眼,这可能是我这辈子永远无法从心底抹去的那份不自信,深深的打击,还记得初中时候记不得什么事被家人打击,貌似是不敢一个人二楼睡觉,半夜做梦还是没睡着打开大门要去跳池塘,也不知道哪个门神将我推回,给我勇气开了门也没做那事。
草草的幼儿,同年及少年时候记忆,比动手打还可怕的打击。
每个人的童年时期都给自己的自信观念构成一个长期记忆,自我价值的承认有个深深的烙印,
不过看书是一个认识自己,偶尔从过去摆脱出去的好方法,多看书多解读,多理解。
其实父母也有他的原生态原因导致他的价值观念育儿观念不合适,谁曾想做个坏人呢。
加油吧中年人,多理解旁人,多学习好好陪陪子女,宽容宽松身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