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特别喜欢县里组织的班主任培训活动,每一次培训就是一场精神盛宴。在会上,我可以听到一线班主任的研究实践,可以听到专家学者深入的点评,可以听到现场对话的关键词……在这些交流对话中,我可以学到很多宝贵的经验与做法,可以审视自己的工作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确定下一阶段的目标。7月18日,我参加了武义县班主任集体研修培训活动后,学习的欲望愈加强烈。
一、保持“学习”的习惯
学习是一种习惯,学习是一种生活状态。研修当天发言的每一位的老师都值得我学习。从钟旭良局长引用的“孟子三乐”和曾国藩读书的故事中,我学到了学习贵在坚持、贵在勤勉。从雷所的发言中,我学习了什么是“四有四会”班主任:有教育的情怀,有清晰的目标,有专业的素养,有自我成长的发展自觉;会引领班集体发展,会用专业的立场理念思想策略方法,会用研究与探索的视角评价与反思教育教学的成效,会促进班级与学生发展社会实践的场域的重构。
上午重点发言的六位班主任,围绕自己真实的实践、真实的成长,真诚地与在场的200多名班主任分享了经验与心得,每一位都令人敬佩,也都是我学习的榜样。涂淑莉老师围绕隔代互学开展研究,她工作热情高,肯学习肯尝试,才短短两年的时间就实现了大超越大发展,这种积极的工作和学习态度值得学习。吴静超老师总结的三条途径“善学习””勇实践”“勤总结”是自我发展的黄金法则。程露老师与大家分享了关于专题写作、班级工作、团队发展等话题,深深打动了我,“执著+专注=发展”这句话印在了我的脑海中。程老师是我最敬佩的班主任之一,通过她的朋友圈,可以看到她的工作常态,感受到她对教育的真投入以及她的专业水平。正如程老师所言:没有一件事你去做以后是白做的!巩淑青老师一直坚持实践研究,带领班级孩子和家长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年轻的巩老师,已经有了这么强的研究能力和发展自觉,令人赞叹。蓝美琴老师的问题观察能力,研究水平、专业写作能力一直都是我可望不可及的,她将平时班级中的实践在教育生态的背景下重新架构,让生命教育亲子课堂、食育教育、家庭阅读有了更深层次的内涵与发展。即便如此,蓝老师依旧那么谦虚好学,真是我们武义班主任群体的骄傲。
每一个人的习惯不一样,学习的角度不同,学到的知识也是有差别的。但是只要保持学习的习惯,我们总能从身边的人和事中学到无穷无尽的知识。
二、保持“记录+反思”的习惯
下午场的李静博士后与我们分享了《叙事探究方法及其在教师研究中的应用》,有专业的理论知识,也有接地气的案例呈现。作为班主任,我们每天生活在班级中,面对形形色色的学生,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身边到处都是研究的素材。除了有发现问题的意识,更要让“记录+反思”成为习惯,及时记录工作中发生的人和事,通过反思意识到问题背后的故事,然后用研究的视角进行分析,提升研究水平。吕珂漪博士分享了《论文写作经验分享》,让我明白了除了关注教育日常,观察事实,还要保持对社会变迁、重要政策的敏感,寻找理论与事实之间不吻合的地方。写完文章以后更要反复修改,改结构、改逻辑、改具体的表达和格式。我们不能只有我们自己,要学会信息搜索。
反思自己一年的教育投入,阅读、实践、写作都大打折扣,没有之前那份投入与坚持,这是急需调整的。那就将这一天研修活动作为及时雨,鞭策自己不断前进,在“做、听、说、读、写”中真正实现专业发展!让我们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