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这是一篇撒了油的鸡汤。
过了年,我就是25岁,写给自己。
你可能感觉我又在贩卖焦虑,25岁还年轻。我当然没资格说25岁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不过我可以说说自己的看法,尽管这个看法不一定是对的,我们都有自己的选择。更何况,你是你,我是我,要相信你自己。
但也或许,能带给你一些启发,也挺好。也欢迎给我些建议,成长路上,互相提携,我需要你,三人行必有我师。
这一年我学会了不抱怨,抱怨只是无力的表现。每当有想要抱怨的念头,我都会问自己该怎么做才行,就好比不要总想着买不起什么,而应该去想怎样买得起。
这一年我看了些心理学书,不是我出现了心理问题,是我想搞清楚“自我”是什么样。它虚幻的很,一度我认为它就是玄学(装神弄鬼),但其实我们的一生就是认识自己的过程。
这一年我有些收获,但也有更多的问题涌现。都说知道的越多就越感觉自己的无知,更何况我还不知道,庆幸的是我知道自己不知道,敬畏这个世界。
下面,我们开始。
一、25岁,不要贪乐,习惯孤独,享受焦虑。
1.寻找快乐是我们的天性,也是天赋。在这一方面,不需要有人教我们。我们往往也没有辜负自己的天赋,及时行乐,接着伴随着焦虑。
一直有人跟我说,年轻人就应该多玩玩怎样的,这才不负青春。年轻人没去过酒吧,不喝酒好像变成了一件怪异的事。而所谓看书学习又成了一件特立独行的事,“乖乖,你又看书了”,“这是要当博士啊”。
以上只是我接触的一面,而另一面是我在线上有一帮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学习鼓励。事实是我们总是有的选择的,不论身处何种环境。
其实在一年之前或许我也会这样想,年轻就该玩嘛,看书多么遥不可及。尽管到现在我也不曾“好好玩过”,我觉得挺好。
2.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开始了抱怨,学会了焦虑。但正是这种焦虑竟让我养成了看书的习惯,并去尝试接触更多爱看书思考的人。
就像平静的湖面,因掉落的石子泛起了涟漪,渐渐扩散开来,阳光照耀下宁静和谐。
最快乐的事就是充实自己,这并非不可理解。你可以回忆自己曾经为了某件事或某次考试努力,最终获得了成绩,那种心灵的满足不是短暂的娱乐所能代替的。
3.要习惯孤独,那种孤独不是压抑的,就像在酝酿着什么。我一直说:每次锻炼时,带上耳机整个世界都是我的。我喜欢一个人吃饭,一个人走路,这跟单不单身没有关系。
善于和自己独处,进而善于安排独处的时间,我觉得很重要,我不要你以为,我要我以为。
我可以选择将大多数时间交给“贪乐”,同样也可以选择真正的充实。
成年人要习惯孤独,我们都很重要,但没有人必须对你负责。
学会享受焦虑,时间还足够,做什么都来得及,得趁早。
二、25岁,生活没有毫不费力,得向前爬行。
1.25岁还算小吗?当然不小了,以前的初中同学大多数都结了婚,生了小孩,仔细想想过的也挺好。都说平淡是福,其实挣扎的最后往往也不外如是,但我不得挣扎一下试试吗。
小时候吃的最多的就是蛋炒饭,长大后我也没有变。饿的时候,去吃一碗满满的蛋炒饭,多加一个煎蛋,就会很满足。
时间过得很快,曾经一起玩耍工作的同事和朋友也都有了各自的生活,没有不散的筵席,生活就是如此。
2.我们都需要面对眼前的柴米油盐,更需要面对未来的沉重负担,这当然是必须要面对的。相反我们还要感谢这种负担,它使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生活是一面反光镜,你对它是什么样的态度,你做了哪些事,它都会最终反馈给你对应的结果,这很好理解。那些在镜子前星光闪耀的明星,镜子的另一面不就是负重前行。
我们所看到的美好事物,外表之美的显现,透过镜子看就像是在冰上跳舞的大象,不得(dei)为之惊叹。
3.25岁,多好的年纪,脱离了刚毕业的天真稚嫩,开始学会沉淀自己,也不得不。
生活或许没有那么苦难,但我们得把它当成一种苦难。所以负重爬行,背负的不是哑铃杠铃,是别人的期待和自我成就。
年少不识苦滋味,有人30岁还像孩子,有人20岁已为社会做出了非凡贡献。生活就在那里,想要毫不费力,得去镜子背后看看。
突然我想到一个人,那就是你。
三、25岁,你不必讨好别人,取悦自己已经不易。
“爷孙俩带着一条驴上路了,爷爷让孙子骑驴,他走路。有路人说,哎呀,小孩子怎么不懂得尊老呢!让老人走路,你骑驴,真不懂事!
他俩一听有道理,于是变成孙子走路,爷爷骑驴,然后又人说,哎呀,老家伙怎么不懂得爱幼呢?
他俩一听也有道理,于是俩人都不骑驴了,都走路。结果又有人说,你看这两个傻子,有驴不骑。
于是俩人都骑到驴身上。可是又有人说,哎呀,这俩人怎么这么忍心,欺负驴。
然后,他俩懵圈了,干脆把驴放倒捆起来,他俩抬着驴走。”
……
旁观者的存在,旁观者的议论,直接进入了爷孙俩的大脑,影响了他们的想法和决定。
你可以问自己,你头脑中的那些想法,真的就是“你”的吗?
未必,甚至并不是。
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在他著名的斯坦福大学演讲中说:
“要遵从你的感觉,而不是按照教条生活,因为教条,都是别人思考过的东西。”
我很喜欢英国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的自我理论,认为父母、老师和其他权威,尤其是父母,应该鼓励孩子活出本我,活出野性。
如果我们只能够神经正常,那真的太可怜了。
————
以上是我学武志红心理课的片段。
我以前会很在意别人的看法,别人的一个眼神,一句窃窃私语,都可能敏感的认为是在说我的不好,那当然是以前。
我们不必使每个人感到满意,也做不到,能踏实的说一句问心无愧足以。
所处的环境,所经历的事,会造成价值观的不一致,我更喜欢用不同频来形容,不过也没什么不好。我有我的孤独,你有你的酒,我们当然不必讨好别人,交心的三两个就挺好。
25岁,能选择保留自己的“野性”,做一回自己已实属不易,庆幸的是我知道的不晚。
写在最后:
如何衡量自己的人生,这个话题太大,我才25岁,还是个孩子哈哈。
我很喜欢《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一书中的观点:我们希望如果在生命的最后彼此可以相遇,再一起来评价我们的人生时,我们都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
什么是你这辈子最重要的东西?
你将如何评价你的人生?
我理解为,站在未来看现在,会有遗憾吗。
这一年,我24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