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斯主义:渴望得到爱情,但当自己的爱恋对象开始回应时,却又害怕到想要退却。因为害怕真实的自我开始显现出来时,会让对方失望。他们去爱,是因为想借对方的完美 - 聪慧、幽默、帅气,来逃避自以为的弱点 - 愚蠢、无趣、丑陋等等。若对方决定来回爱,他们会震惊,竟然会爱上这样的我,那你肯定没有我想的那么完美了。
当人们知道自己是另一个人的所爱时,才会既欣喜若狂又惊恐不安。如果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值得对方来爱,那么接受这份爱情时,心理会一直嘀咕自己凭什么凭什么。对方的坚持有可能让这种不安一点点减弱,但对于缺乏信心的人而言,他们则很难接受这爱的垂青。
蒙田说:“爱,只是对那些逃离我们身边的人的疯狂渴求。”,这个观点得到了司汤达的支持,他相信,只有在害怕失去心上人的基础上,爱才会产生。爱情就是这样,人人都是在渴望可望而不可即的事物。
人都是无法长期相处的生物,往往热烈后平淡,厌倦后挑剔,争执后冷漠。有人坚持共同前行,而有人就会一拍两散。有一期《奇葩说》上蔡康永说,错过,过错,同样的字,只是顺序不同,但很多事往往就是错过了就是你的过错。一般这个能够导致错过的过错能够修正的几率很小。
轻易能够得到的,大家都不会很在意,但当自己开始在意开始用心时,对方很可能已经走远了。所以很多人一直在后悔,他们不是急着往前赶,而是一直在回头望,纠结于怎么就错过了,能否来挽回,但当被给予挽回的机会时,他们很可能又不敢接受了。
李安在访谈里说过,怎么看一个人?就看他在有冲突时的反应,那时候他的那个“真”就露出来了,平常日子是不作数的。当然这是在讲电影,但何尝不是在说人生。
波伏娃说,我渴望能见你一面,但请你记得,我不会开口要求要见你。这不是因为骄傲,你知道我在你面前毫无骄傲可言,而是因为,唯有你也想见我的时候,我们见面才有意义。
(“马克斯主义”是今天学到的新词,一直以为这种感觉是特别的、不常见的,但没想到能上升到主义的层面,可见此种现象是多么普遍。 最近的学习开始从理论扩展到方法论,减肥、美容,甚至是职场都是可讲方法论的层面,而理想、爱情则属于超离方法论的层级,你永远没有办法来拆解分析继而层层击破,只能归于玄而任其漂浮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