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离街不远的一个老人,七十多岁了,有一年生了大病,两个月没好,还昏睡了将近一个月,家人都在给他准备后事的时候,他突然又醒过来。
老人醒过来后说他梦到一个熟人,那个熟人让老人和他走,看他生病不能走就用板车拉上他走,两人一直走到很远的一座桥前,老人说他家里还有很多事不能跟他走,于是自己走回家,然后就醒过来了。他梦里的熟人已经去世几十年了。
很多人觉得梦到被已经去世的带去另一个地方,是病人去世的征兆,就像故事中的老人,如果他跟熟人走了,他也就去世了。其实生活中这种情况并不少见,而这种情况被称为“临终梦境”。
《在生命尽头拥抱你》这本书,让我们通过“临终梦境”了解到很多患病的人在去世前一段时间,会产生幻觉或者做梦,但不管是幻觉还是梦里,都有很多去世的人,甚至是动物和他们在一起共度温馨的时光。
这些临终患者在幻觉或者梦境里,感受到已经去世的亲人和朋友的爱,或者感受到动物的“陪伴”,所以不再惧怕死亡;他们也会因为在梦境里重新经历过往,而对生命中的遗憾释怀,最后勇敢、平和地面对死亡。
本书作者克里斯托弗•克尔是一位临终关怀医生。克里斯托弗照料过数千名癌症患者,这本书是他根据对1400多名患者的临终梦境和幻觉进行分析所著。
作者通过对临终之人梦境的分析,让人深刻地体会到,临终之人需要的更多的是关怀。他们在梦里和幻觉里见到了想见的人,得到了想要的爱,所以不再有遗憾,不再畏惧死亡,而临终梦境里对遗憾的弥补让他们与自己达成和解,让人生圆满。
从这些患者的临终体验上,我们也渐渐领悟了,与其让他们孤独地被冷冰冰的器械“掌控”最后的生命,不如给予患者临终关怀让他们放心离世。
临终梦境也让我们明白,原来死亡不只是为生命落下大幕,它更能给人启迪。
01.临终关怀是对患者临终梦境的关注
有个同事的父亲癌症晚期,一个月下达了三次病危通知书。很多人说反正已经治不好了,还治什么,又浪费钱又治不好。
癌症末期,到底治还是不治,这真的是一个痛苦的抉择。很多人会选择继续依靠医学技术治疗,哪怕明知这种治疗对患者没有什么用,还是抱有一线希望。这种希望里或是对自己责任的交代,或是从情感和道德上的交代。
临终关怀是关注患者的临终梦境,让患者感到舒适的一种医疗护理,是医疗极限之后的“疗愈”。
书中的临终患者在生命的最后阶段都住进了临终关怀中心,这个中心用临终关怀替代了冷冰冰的医疗器械,医护人员尊重并倾听患者的临终梦境和幻觉,关注他们的感受,让患者毫无遗憾、安详地离世。
作为亲属而言,肯定想要尽力医治患者,尽管知道结果是徒劳。还是不忍心让患者一个人孤零零地面医疗器械,但依然不愿放弃治疗,因为都觉得放弃治疗就是放弃了生命,于情于理都不被原谅。
看过本书,让我们了解到在癌症患者生命的最后阶段,临终关怀才是真正的“疗愈”。相信并尊重他们的临终梦境,极力陪伴,倾听他们的梦境,给他们“见”想见的人的“自由”,配合他们与自己和解,比患者在医疗器械下毫无尊严的去世要有意义得多。
很多癌症患者,终将死去,他们会不舍,会害怕,而他们的临终梦境大多数时候聊的都是家人,他们也会说自己感受到的爱,付出过的爱。临终关怀让他们在死亡前感受到亲人的陪伴和爱,让他们了无遗憾,平静的死去。
生命终将逝去,尽力不让遗憾和恐惧成为回忆。
当冰冷的器械维系不了临终患者生命的时候,陪着他们感受临终梦境,让患者从临终梦境与幻觉中,见想见的人,享受爱与被爱,这就是临终关怀的意义。
02.爱是临终梦境的主旋律
新冠肺炎病毒来势汹汹,在全球肆虐造成大量的死亡,更重要的是很多人不能和新冠患者好好的告白。因为病毒带有很强的传染性,很多人再也没有机会与所爱的人牵手、拥抱,没有机会给予他们陪伴。
不管在任何国度,在任何年龄段,爱都是永恒的主题。而在亲友生命终结的时候,不能好好道别,对于活着的人而言无比的残忍。
新冠病毒让很多人来不及告别,但对于很多癌症患者,亲友一般都有时间给予他们爱和陪伴。
其实癌症患者生命的最后阶段,往往都会有临终梦境。也就是在他们死亡前一段时间里,会产生一些幻觉,或者做一些关于与死去的人或者动物相处的场景。
在临终梦境里爱依然是永恒的主题。爱对于临终患者来说,是从无限痛苦向坦然接受的过渡,从临终梦境里感受到的爱让他们能平静、从容地面对死亡。
无论何时人最大的需要都是爱与被爱,临终之人往往喜欢回顾他们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刻。
95岁的弗兰克是一个心力衰竭患者,他虽然一生热衷于看棒球赛,但他的临终梦境里却是已过世的亲人。
每当他闭上眼睛休息时,病房里就会“挤满”他的已经过世的亲人。在生命尽头,他的梦境让他重温了他一生中最珍贵的东西,也就是妻子对他的爱。他梦到妻子的时间越多,感受到妻子的存在,内心也越来越平和。
爱的无限性,即使在伴侣去世后,爱依然鲜活。因为感受到了妻子的爱和存在,最后弗兰克要求停止治疗,他要去找“天堂的妻子”,然后他很快就安详地去往天国和妻子团聚了。
事实上,在临终梦境中,当那些爱过却死去的人频繁占据患者内心时,他们的生命也即将走向终点。临终患者也因为这些爱,心态变得平和,也能坦然面对死亡。
在弥留之际感受到的爱,教会我们生命中最美好的部分永远都不会消失。
03.临终梦境对患者是一种赦免
现代社会延长人的生命越来越容易,但要病人走得安详却越来越难。
医学能尽力挽救病人,却不能解开他们的心结。
就像临终梦境一样,梦境映照的是患者真实的内心。生活中有人善良,也有人做过很多“恶劣”的事。那些善良的人会被整个世界温柔以待,他们的一生,以及临终都伴随着温暖。而那些做事极端的人,可能一生都得不到别人的宽恕,临终梦境里往往会夹杂着很多痛苦。
所以有人的梦境爱是主旋律,有人在梦境中被痛苦折磨。但不管怎样,最后都会从临终梦境中得到和解,由此看来,临终梦境对于患者来说也是一种赦免。最终,他们还是会在临终梦境里得到宽恕,然后安详地离世。
临终梦境和幻觉对于临终患者而言“比现实还要真实”,所以有不好体验的患者,在最开始出现幻觉和临终梦境时,往往被曾经的经历折磨得痛苦不堪。
书中的患者埃迪曾是一名警察,他承认自己向来放荡不羁,当警察时“坏事做尽”,经常酗酒,生活也不检点,这些决定着他过去生活的方方面面。
他肺癌晚期,临终梦境就像他们过去的生活一样令他痛苦不安,并且病情越严重临终梦境就越痛苦。在梦中,他又重新经历了那些不道德的过去和应受谴责的行为,他的良心越来越不安。他的临终梦境和幻觉很恐怖,以至于他逢人就讲他过去的劣迹,他很担心自己死后受到惩罚。
而他去世前不久,认知能力跟呼吸能力急剧下降,他开始语无伦次。在酣睡了36个小时后,他突然醒来并给所有亲人打了电话,还与从前的神父约好了忏悔圣事。几个小时后,埃迪去了另一个世界。
埃迪因为自己曾经的行为而愧疚不安,经历的创伤和不断加剧的心理动荡使他的梦境变得痛苦,但他最终还是获得了安慰,他的内心从愧疚转为慰藉,这其实是一种生命尽头的赦免。
每个人都会做很多错事,有人可以弥补,有人再也没有机会。当死亡来临时,临终梦境能让人得到慰藉,从而被赦免。
当患者认可了他们的临终梦境和幻觉后,走向生命终点的过程就会变成一段同的生命蜕变的旅程,这时候患者通常就会重获生命的圆满。
写在最后
大冰有本书《啊,2.0》里面写到他一个朋友的母亲得了癌症,那位朋友带着父母去旅行,走过了很多山水。母亲在他的陪伴下,和许许多多的朋友相聚,不仅感受到各种爱和温暖,并且癌症奇迹般的好了。
这个故事中让人动容的是亲人之间的陪伴和爱。不是每个癌症患者都有机会痊愈,但在他们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里给予陪伴和爱,通过他们的临终梦境去“倾听”他们内心的需求,尊重他们的感受,让他们了无遗憾的去世,这就是《在生命尽头拥抱你》的意义。
与其让冰冷的器械维系本就随时会终止的生命,不如从临终梦境所表达出来的需求给他们关怀。
临终梦境里表现出的爱和遗憾,让我们重新审视生活。如果能在生命里给予彼此陪伴,为什么要等到生病以后呢?
书中一位患者母亲的话让人很有感触,“她来到这世上的第一次呼吸时我就在她身边,她离世时最后一次呼吸我也在她身边。”
能在有生之年给予家人陪伴是最好的,如果不能,那么在亲人生病以后多陪伴,多倾听他们的内心的感受,让他们平和的走向生命的终点,也是对永别的弥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