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今天的文章我们再次关注知识管理这一主题。
引子
在我过往的工作经历中,几乎每时每刻都会应用到知识管理的思维。
在团队工作中,我会注重于共享知识库的建设;而在个人层面,我不仅会专注于个人的知识积累,还会通过引导等方式将理念和方法传播给其他团队成员。
虽然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分享过一些个人知识库的相关内容,特别是在知识架构和建设思路上分享了不少经验。
但这些经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在工作中仍然会发现一些更好的方式,也会不断涌现出一些更好的灵感,促使我不断优化自身知识库的建设,并第一时间分享给大家。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从项目PMO工作中获取的灵感。
关于项目最佳实践
在我的工作经历中,我和很多项目经理或实施经理打过交道,为其设计出各种类型的可视化项目管理文档,同时自己也曾担任过产品经理,参与过全流程的产品管理,可以说我和这些项目管理专家不仅仅有协同,在很多经历上是重合的。
在与项目经理的协同过程中,我逐渐对项目管理工作有了心得体会,不仅体会到了项目经理工作的不易,也深刻认识到了PMO工作的重要性。
当然,对于PMO的重要性认识也促使我将这套机制应用到自己部门的管理中来。
如果说一个多专多能的文档中心是企业重要的共享服务中心,那么TCO,也就是专门针对于Technical Communication的共享服务中心同样也应达到这样的境界,提供标准化、制度化的运营手段,特别在流程和模板体系设计方面,达到了密如蛛网的全覆盖效果。
在PMO工作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职责,就是通过对各个项目相关工作的整理和汇总,提炼出针对不同项目的最佳实践,将每一类项目的所有环节进行标准化,包括但不限于各环节的目标、工时、预算、人员和工具等,并以一个高体验的文档或流程形式展现出来。
在我之前的工作中,也协同项目经理做了不少这样的工作,在这期间我和项目经理分别成为了对方的BP。
在良好的协作下,输出的作品在各方面均得到了广泛的好评,并确确实实给前线的项目经理带来了很多益处,不仅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同时也能更为合理地分配时间,使前线的项目经理能将时间用到更为重要的工作上。
最佳实践就是一种知识
最佳实践是一种经过整理后的知识类型,是知识动态链的第二个环节。
通过大量工作后提炼最佳实践的过程其实也是提炼知识的过程,经过对原始知识,也就是各项目工作中输出的记录和内容,最终萃取出具有共性,或是值得沉淀下来的精华部分,从而能进一步指导其他项目的工作。
这样的指导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知识的沉淀上,更多的是一种知识的共享,也是一种活水般的良性流动。
动态知识的好处是,能够让最佳实践永远处于一种不断优化的状态,没有最佳,只有更佳。
在项目经理使用最佳实践的过程中,不仅能发现其目前的不足之处,从而促使最佳实践不断改进;同时,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又会接触到更为细分的项目类型,从而能够进一步充实最佳实践,覆盖更多的项目类型。
这就是知识循环的最高境界。
项目管理是科学的事务管理方法
在我眼里,项目管理是能够应用于一切事务的管理方法论,任何事务都可以据此实现更为高效和高质量的工作成果。
在项目(事务)的起始阶段,我们将基于该项目(事务)的最终完成日期,通过WBS的方式对事项进行逐一分解,并对每个事项赋予相应的deadline、优先级、紧急度等要素;
在项目的执行阶段,一方面是按部就班,对计划好的事项和优先级进行严格的贯彻执行,另一方面就是根据实际的项目发展进程,进行不断地修订,确保与项目计划没有任何偏差,最终达成目标。
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可以通过项目管理的方式完成所有事务,不管是生活中的事务,还是工作中的事务。
同样地,我们也可以在任何事务完成之后,主动总结规律,最终萃取出针对不同类型事务的最佳实践方法论,当我们在未来遇到相同事务时,能够以此为依据,以更高质量的方式加速事务的完成,从而同样让我们有精力去做最重要的事。
在下一篇中,我将继续对这一主题进行展开,关注最佳实践落地的一些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