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系列:《暗时间》

Background


刘未鹏:

南京大学计算机系硕士毕业

现就职于微软亚洲研究院创新工程中心

兴趣爱好: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认知科学

博客名 Mind Hacks 的含义:

- Mind Hacks 是一本书

- Mind Hacks 是一系列思维工具

刘未鹏说——

写博客这件事情给我最大的体会就是,一件事情如果你能够坚持做8年,那么不管效率和频率多低,最终总能取得一些很可观的收益。而另一个体会就是,一件事情只要你坚持得足够久,“坚持”就会慢慢变成“习惯”。原本需要费力去驱动的事情便成了家常便饭,云淡风轻。

这本书便是从刘未鹏8年的博客文章中精选出来的,主要关于心智模式、学习方法和时间利用,《暗时间》的书名便来自于此。

(引自豆瓣读书—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6709809/)

—————————————————————————————————————————

整理框架:

思维导图 + 原书结构性摘录 + 实操(读后感)

—————————————————————————————————————————



《第一篇 暗时间》


1.1  暗时间

学习的实际投入

实际投入 = 时间 x 效率(& 最高的优先级 = 极致利用的思维时间)

如果你有一台计算机,你装了一个系统之后就整天把它搁置在那里,你觉得这台计算机被实际使用了吗?没有。因为CPU整天运行的就是空闲进程。运行空闲进程也是一天,运行大数据量计算的程序也是一天,对于CPU来说同样的一天,价值却是一完全不一样的。

如果你正在学习一门专业,你使用自己所投入的天数来衡量,很容易会产生一种错觉:投入了不少时间,但学习效果未必好。你可以“投入”很多时间在一件事情上面,却发现毫无进展,因为你没有整天把你要做的事情,要学习的东西常驻在你的大脑中,时刻给予它最高的优先级。你走路的时候吃饭的时候,做梦的时候心心念念想的就是这件事情,你的CPU总是分配给它,这个时候你的思维时间就被利用到了极致,你投入的时间就真正等于了实际流逝的时间,因为你的CPU是满载的。

实操:可以利用生活中零碎时间(如走路、散步、骑车、运动等机械化动作时)进行思想时间上的整理和回顾。


暗时间及切换损耗

切换损耗时间(暗时间) = 其他任务时间 + “热身”时间

如果你有做总结的习惯,你在度过一段时间之后总结自己在某某领域投入了多少时间,建议千万不要粗略地去计算有多少天下班后拿起书来翻看过,因为这样你也许会发现书倒是常翻,但领悟却不见得多深,表面上花的时间不少,收益却不见得那么大。因为看书并记住书中的东西只是记忆,并没有涉及推理,只有靠推理才能深入理解一个事物,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这部分推理的过程就是你的思维时间,也是人一生中占据一个显著比例的“暗时间”

相比之下,如果只做一件任务,就不会有此损失。这就是为什么专注的人比不专注的人时间利用效率高得多的原因。任务切换的暗时间看似非常不明显,甚至很多人认为“多任务”是件很好的事情(有时候的确是),但日积月累起来就会发现,消耗在切换上的时间越来越多。

另外,大脑开始一件任务的时候必须要有一定时间来“热身”,这个时间因人而异,并且可以通过练习来改变。举个例子,你看了一会书之后,忽然感到一阵无聊,忍不住打开浏览器,十分钟后你想起来还要继续看书,但要回复到当时理想的状态,却需要一段时间来努力去集中精力,把记忆中相关的知识全都激活起来,从而才能进入“状态”,因为你上了十分钟网之后这些记忆已经被抑制了。如果这个“热身”状态需要一刻钟,那么看似十分钟的上网闲逛其实就花费了二十五分钟。

迅速进入状态的能力是可以锻炼的,但要想完全进入状态,却是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实现的。大脑中所有相关的记忆神经网络都被激活了,要达到这样一种忘记时间流逝的“沉浸”状态(心理学上叫做“流体验”),不是三两分钟的事情。而一旦这种状态被破坏,无形间效率就会大打折扣。

“沉浸”状态有利于:新知识和大脑中与其相关的各种既有的知识充分融合,关联起来,对于深刻的记忆非常有帮助。

实操:① 创造大块的时间来阅读重要的东西;② 个体主观上尽量减小任务切换频率。



抗干扰

工作之后的状况就是,首先需要处理的事情变多,导致时不时需要在多个任务之间切换; 另一方面,即便能够把任务的优先级分配得比较合理,也难免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心中忽然想起另一件事还没做的焦虑来,因为没做完的事情会在大脑中留下一个“隐藏的进程”,时不时地发个消息提醒你一下,中断你正在做的事情。

只有具备超强的抗干扰能力,才能有效地利用起前面提到的种种暗时间。

实操:抗干扰能力练习方法:① (空间上)在有干扰的环境中看书;② (时间上)利用各种碎片时间阅读和思考




1.2  设计你自己的进度条

让目标可见:to do列表

把任务分割,有一个具体的时间(to do list),有利于检查进度和激励学习。

做事情也是同样的道理,善于规划的人,会将目标分割成一个个的里程碑,再将里程碑分割成to do列表。前阵子流行的GTD方法学,核心的理念就在于,如果你把任务分割了,你就有了进度条,你就知道,事情在不断的进展,你总会完成任务或到达你的目标,你会有一个时间估计。反之如果没有这个分割,整个的任务或目标对你来说就只有两种状态一一“完成”和“未完成”,如果不幸是一个比较漫长的目标,那么你会发现你的进度条总是“未完成”,一次又一次的等待未果会耗尽你的耐心,让你下意识的产生“这事什么时候才能完呢?”的疑惑,没有分而治之,你就不知道未来还需要付出多少努力才能达到目的,这就会让你心生怯意,不敢进一步投入时间,免得血本无归。在这样的心理下,不少人就会选择保守策略一一退出,以免到头来花了时间还一事无成。

【警句摘抄】

● 兴趣的很大一类来源就是“我擅长做这件事情”。

● 把自己的思维当成目标去思考,发现自己思维中的问题。

● 如果你有一些时间,不知道花在A上还是B上,先不做决定不行。因为过了这段时间,这段时间就不是你的了。不要试图拖延,好好思考和调查之后作出一个决定并坚持下去。


1.3  如何有效地记忆与学习

信息 ≠ 知识

你所拥有的知识并不取决于你记得多少,而在于它们能否在恰当的时候被回忆起来。

这是一个被广为认可的记忆机制,即: 我们在记忆的时候将许多线索(例如当时的场景、问题的背景,甚至所处的语言环境、空间位置)一并编码进了记忆,事后能否提取出这段记忆严重取决于提取线索是否丰富、以及在回忆的时候是否重现了记忆时的线索。

关于如何能够真正学以致用,使知识能够在你需要它们的时候自动从大脑中“蹦”出来。具体的实践方法:

(1)养成习惯,经常主动回顾一段时间学到的东西。

(2)创造回忆的机会:① 经常与别人讨论,或者讲给别人听;② 整理笔记;③ 书写:将一段时间学习的知识按照一个主题系统地“串”起来大大地丰富了知识之间的关联,平添无数提取线索。

(3)联系 / 比较自身(from:他人经历 / 阅读)

观察、阅读,并别忘带着你的理性去审视(包括本文),弄清娱乐是娱乐,知识是知识,如果你想真正得到一些知识,最好过滤一下你的信息。否则你只是在别人的思考中得意着。

【实操】

学习时:① 以理解为主,更多地建立线索(线索、逻辑、感知等)与旧线索连接。② 在学习时候,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加深理解。

记忆时:转述、笔记、书写。


1.4  学习密度与专注力

专注力(思维体力) = 能够持续集中注意力的时间

实现专注力:增加主动关注,减少被动关注。

学习时间很长,学习密度很低,学习效果很差(例如:学习英语) 解决方案:提高专注力,加强学习密度。

真正的效率源自于内心对一个东西强烈的热忱,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追求,这时候从表层意识到深层意识都关注在这件事上。专注力也是一种习惯。一个习惯于专注事情的人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容易并迅速进入一种专注的状态。

实现专注力的方式:

1、主动关注(Sb → Sth)↑: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对喜欢的事物投入最大的热情。

2、被动关注(Sth → Sb)↓:让不重要的事自己来找你,最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用在最重要事上。

【实操】学习英语和其他技能等,增加学习密度和方式(输入 → 处理 → 输出)。


1.5 学习习惯

学习与思考

1、Google&Wiki(遇到问题做的第一件事情,先搜索和思考不急于向人请教)

2、看书看经典,做读书笔记。

3、读看跨学科的书。

4、学习一项知识,必须问自己三个重要问题:

● 它的本质是什么。

● 它的第一原则是什么。

● 它的知识结构是怎样的。

5、重要的事情营造比较大的时间块来完成。比如一本好书,或者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切记切太碎,注意知识组织之间的联系)

6、获得的多少并不取决于读了多少,而取决于思考了多少、多深

7、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常问自己的几个问题:

● 你的问题到底是什么?(提醒自己思考不要偏离问题)

● 到现在为止的收获(提醒自己时不时去总结,整理学习的东西)

● 设想讲给一个完全不懂的人听(有声思考:能否讲出来是判断是否真正理解的最佳办法)

● 养成反驳自己的想法的习惯:在有一个想法的时候,习惯性地去反驳它,问自己“这个难道就一定成立吗?”、“有没有反例或例外?”、“果真如此吗?”之类的问题。(参见Critical Thinking)


时间和效率

趁着对一件事情有热情的时候,一股脑儿把万事开头那个最难的阶段熬过去。

资料:根据主题查阅 + 阅读:选择性

(1)根据主题查询:关键词检索 → 不同书的同类章节

(2)好资料的特点(问题→分析→推理→解决):从问题出发,注重直观解释,而不是技术细节。

(3)选择性阅读:① 感兴趣部分优先;②技术性弱部分略读。

(4)内容切分为:核心问题(现象) + 论据(例子) + 论点(解释)

简要的阅读计划:选出最近认为对你最有价值的书,先总览一下,决定阅读的顺序(哪些章节可以优先阅读)。然后每天看一点。并利用一些不适合带着书和笔的时间来总结看过的内容,建立知识结构,抽取知识本质,与以往的大脑中的知识建立联系。(参见《奇特的一生)})

不时抬起头来审视一下自己正在做的事情,问一问它(对现在或未来)有什么价值,是不是你真正希望做的。你学到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它们重要吗?你需要在这个时候学习这些吗? — — 你的时间就是你的资源,你投入这些资源来掌握知识,所以到底用来掌握哪些知识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仅仅遵循兴趣是不够的,人会对很多次要的东西产生兴趣,并一头钻进去浪费好多时间。所以判断一个东西值不值得学习是很重要的。

带着“问题”去学习:学习前让大脑充满疑惑感。对问题的疑惑越大,思考越多,理解越深刻。

重要的事情营造大块的时间去完成。看书一次看1-2本,切忌同时看太多。


知识结构

抓住不变量

知识分为“本质”的和“非本质”:前者采取提前深入掌握牢靠的办法,对于后者采取待用到的时刻再查手册的方法。

如何区分“本质”和“非本质”?

关键要了解那些重要的思想(很长时间不变的东西),而不是很细的技术细节(易变的东西)。《Computer Systems: A Programmer' s Perspective》 就是针对程序员essential knowledge的。

为什么要掌握“本质”知识?

(1)如果你不知道某个工具的存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是很难想到需要使用这么样一个工具的,essential knowldge就是使用最为广泛的工具,编程当中遇到某些问题之后,如果缺乏底层知识,你甚至都不知道需要去补充哪些底层知识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2)你必须首先熟悉你的工具,才能有效地使用它:一门语言,你必须了解它的适用场景不适用场景,支持的编程范式,主要语言特性,缺陷和陷阱。

你不知道这些知识(如适用场景),从而用suboptimal的方式使用了一门语言自己可能还不知道(最小白的例子是,如果你不知道语言支持foreach,那么可能每次都要写一个冗长的循环,较常见的例子是不知道有很方便的库设施可以解决手头的问题所以傻乎乎的自己写了一堆代码)


分享一个学习小Tip:

学习一个小领域的时候,时时把“最终能够写出一篇漂亮的Survey”放在大脑中提醒自己,就能有助于在阅读和实践的时候有意无意地整理知识的结构、本质和重点,经过整理之后的知识理解更深刻,更不容易忘记,更容易被提取。




《第二篇 思维改变生活》


现代脑和原始脑

自然选择过程的最优目标感受不是“幸福感”,而是“繁殖概率”。

我们似乎有两个大脑,一个理性区域(很可能定位于进化史上较晚近出现的新皮(neocortex),这个皮层被认为是高级认知推理能力的所在),和一个原始区域。这两个区域并不总是合作无间的,很多时候我们面临两难决策的时候仿佛内心有两个声音在争吵,就是它们在吵架呢——理性的大脑告诉你应该这么做,但是直觉却大喊应该那么做。到底怎么做呢?最终只有一个办法能够弄清楚——实验。但如果别人实验了之后告诉你幸福与钱并不想干,你会怎么看?在无可辩驳的证据面前你的理性大脑是被说服了,但是你的另一个大脑却根本不买帐,它的工作机制是:没钱就用焦虑来驱动你,让你寝食不安,等你挣到钱了,就给你短暂的满足感,之后让你迅速习惯于这点满足感,迫使你把目光投向更多的钱(进一步用焦虑来驱使你去赚更多的钱)。为什么你自己的大脑会跟你过不去呢?为什么它总是不让你开心呢?很简单,如果你总是感到满足的话,就不会去进取,在一个残酷的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中,你的这种不思进取的基因很快就会被淘汰。经过了漫长的筛选,如今剩下来的基因几乎都是挣钱机器(《Mean Genes》)。

没有得到好的结果并不代表你的过程就错了。同样,结果正确也并不代表方法就一定正确。客观的做法是:看重过程,而不是看重单次的结果——因为再好的过程也可能会偶尔失利,但从长远来统计,好的过程总体上必然导致更好的结果。



先验假设与二义性

大数法则和贝叶斯定理告诉我们,生活不是零和博弈,而是样本信息对先验假设的矫正,终究是知道的太少:

强大的先验假设  →  a.经验;b.偏见 → 【措施】追究假设形成条件(为什么)+归零思想

缺乏先验假设/假设不唯一  →  二义性 → 【措施】不同背景和视角,引入新线索。


先验假设

第一反应是:5个凸的按钮,1个凹的按钮。
将图片上下颠倒一下,变成了:1个凸的按钮,5个凹的按钮。

那么,究竟大脑是怎么从二维图片中看出(推导出)三维的?

其中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判定深度。前面的两张图片完全是二维图片,在我们的视网膜上也是二维的。然而大脑却能够从中理解出三维出来,大脑能够判断出一个按钮是“凹”的还是“凸”的。这是怎么办到的?很简单,假设环境中有光源,并且光源来自上方,那么凸的物体会使其下部出现阴影,凹陷的物体则会在上部出现阴影。

世界在我们眼中其实只是一张二维图片,由于引入了“光照来自上方”这个先验假设,便有了凸凹。对于了解贝叶斯方法的同学,这个“光线来自上方”的假设就是先验(prior)的。

先验假设是双刃剑,一面是进化过程中保存下来的经验,其锋刃的另一面就是我们常说的“偏见”。打破这种偏见的唯一途径就是开阔视野,多积累知识,以及和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人讨论,否则就算抱着“我可能是错的”这种信念,你也不知道怎么去证伪自己的一个猜测。


二义性

为什么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大脑能够一下就锁定在其中的一种可能性解释上呢?因为当大脑中的两个假设相冲突的时候,更强硬的那个获胜。而在长期生活中无意识统计出来的,或者干脆就是漫长的进化过程筛选出来的有价值的先验假设(也是更强的先验假设)。

如果缺乏先验的知识,会出现什么现象呢?著名的Necker Cube,对它的三维解释是二义的。

Necker Cube

如果不引入“现实中平放着的方块更常见”这个先验假设,我们其实是无法在两种假设中选出一种的,

两种可能性等同。事实上盯着图片久了之后这两种解释就会随机切换。要消解二义性其实很简单,引入新的evidence。

【实操】如何避免先验假设的局限性?个人感觉可行的办法:

①主观层面:时刻提醒自己解释和可能并不唯一,同时,自己想不出的不代表不存在。

②客观层面:不断的学习和经历,和不同背景的人交流(从不同背景和视角,引入新线索),同时多思考(刨根究底找出原先先验假设最底层的论据是什么)。



认知模块和情感模块

很多时候,只要我们的情绪大脑首先认定了一件事情,我们那点可怜的理性思维便很容易屈从于情绪大脑发下的命令——把事情往利于自己的方向解释。

只要一种解释是对自己有利的,我们便不想去推敲和反驳,再漏洞百出的事情看上去也不无可能,而且只要一种解释是有可能的,我们就认定其一定是的,强大的情绪大脑会阻止理性大脑去往深入了想。而对于对自己不利的解释,我们或者忽略,或者则会异常仔细去推敲,抓住一个漏洞则相信已完全推翻了该解释。

难道没有办法克服人类心理的天生漏洞么?有。大脑符合用进废退的原理,越经常使用的区域会越来越强大。如果你总是情绪用事,不假思索,那么这种思维习惯便会越来越强大;如果你总是理性思考,反省自己的判断,能换立场去看问题,那么这样的思维习惯逐渐也会越来越强大。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自制是因为情绪大脑并不知道或并不愿承认这件事情是错误的。

而当你进一步意识到自己无法自制的原因是因为你大脑原始的那部分仍然天真地认为你还处在石器时代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任其驱使自己是愚蠢的事情,而我们的情绪大脑自然不希望自己是愚蠢的;而另一方面,认识到以上这些知识,认识到大脑的局限性,并最终摆脱它的错误驱使,则让人情绪上感到聪明和愉悦。于是我们就以彼之矛攻彼之盾,利用情绪大脑本身的动力来推动了它本身。

【实操】

(1)如何避免被情感模块误导?

归零思想,不加入任何的背景和经验知识,把自己完全当做是个0级的新手。不要急于提出自己的观点(抛开自己的固有立场态度,多多尝试交换角色),先多聆听和记录,最后再总结提出观点。

(2)如何利用情感模块帮助完成任务?

“升级-连接”:任务阶段化,打卡并给予合理奖励。学习过程结果可以以一定形式展现,与外界连接,提升自我能量。(参见武志国《巨婴国》“能量体”概念)

“认知-激励”:利用认知方法来“诱使”情绪模块与认知模块串联,例如:公开承若后主动提高了的执行力(以避免信誉受损)。加入学习小组和打卡学习(丛众和同侪心理)。


ps:最后看完书会感觉,本书可能是对认知和心理的一种思考和解释,而绝非答案和操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6,099评论 5 4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2,473评论 2 373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3,229评论 0 32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570评论 1 26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427评论 5 35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335评论 1 27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737评论 3 38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392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693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730评论 2 312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512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349评论 3 31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750评论 3 29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017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90评论 1 251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706评论 2 34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904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暗时间》像是一本生活工作宝典,充满了金句与箴言,凝聚着作者在过去二十年的阅读生活中所积累下的精神财富。时间对每个...
    玫兰妮阅读 499评论 0 1
  • 《暗时间》 作者:刘未鹏 1、暗时间 一台计算机运行空闲进程是一天,进行大量运算也是一天,对于CPU的价值是完全不...
    卑鄙的鹿尤菌阅读 846评论 0 1
  • 保证客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饭店员工的基本职责,在饭店的安全管理中,消防安全管理是放在首要位置的。对于火灾事故我...
    vkx365阅读 357评论 0 1
  • 体内蛋白质具有多方面重要功能 1.维持细胞组织生长、更新和修补 2.参与多种重要生理活动 3.氧化供能 体内蛋白质...
    8ad130a09427阅读 216评论 9 2
  • 复盘我的腿部磨损,想想就想笑啊!明明自己是学过的完全可以避免的,也知道犯错后的结果,可依旧还是犯了错~ 1、 学...
    未央行者阅读 17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