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梦想潜能训练营第二期课程临近尾声之际,我们参加了最后一次小组会议。在这段深度学习与沉浸的过程中,我深有感触:
首先,我们都渴望成为卓越的家长,然而每个个体的性格各异,每个孩子也各有其独特的脾性。面对这种种不确定性,尤其是“天生七分,后天三分”的说法,如何以教练的角色充分挖掘并引导孩子发挥他们潜在的十分能力,无疑是一项艰巨而富有挑战的任务。
瑞霞老师的分享尤为深刻,她指出,尽管我们阅读了大量关于教育的内容,并怀揣着求知若渴的心态,但更应追问自己为何而学。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且要善用。《儿童技能教养法》作为家庭教育的经典之作,我们应当深入研读,精细掌握,力求将其精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这段时光沉浸在梦想潜能共修营中,有几个核心观点深深触动了我。身为教练,我们的角色并非去调教孩子,而是做他们的坚定支持者。为此,我们需要学会运用焦点问句,先发现和赞美孩子的优点,再借助奇迹问句放大这些优点,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他们内心的力量。
高明的教练往往是无形的,在不同情境下巧妙运用适宜的方法,不拘泥于某种固定模式,而是随机应变,敏锐洞察到孩子的优势特长、兴趣爱好以及性格优点,充分利用生活经验与资源,从内在点燃孩子自我改变的动力。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孩子摒弃抱怨、永不放弃,转向内心的探索与成长。
另外,在探讨二胎养育之道时,我深感自身存在的问题——虽然道理我都明白,但实际效果不佳,关键原因在于我没有用心去实践。特别是在工作繁忙时,我的言行往往显得敷衍,对待孩子们的态度过于直白,这不仅损害了老大的威信,也不利于家庭氛围的和谐。
对于老二的教育方式,我认识到不应过分强调学习本身,而应注重快乐学习的过程,使孩子视学习为乐趣而非负担。多提供玩耍和运动的机会,充分发掘他们的潜能,让他们在愉悦中成长,这才是更为重要的教育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