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海为伴》
文/图 七品草民
没有人能像我一样迷恋这片海,无须说,也不须问,看看黑黑的皮肤就知道,那是浸泡在海边的人特有的肤色,浑身黑不溜秋,偶而或许还有盐渍。以至于进入大学之后,轻松跨入“黑五类”行列——大学班级五个最黑的人之一。
恋上这片海,大约是从钓鱼开始的,只要有时间就愿意泡在海里钓鱼。同光鱼拉扯拖拽,争夺鱼饵,每次都是异常兴奋,而且还有那么多小伙伴一起。
对海的恐惧渐渐地消失了。或许就是从大雾迷路这一次,也感觉到大海也不再那么可怕、狰狞,毕竟自己能够走出浓雾,只要坚持选择的方向,终归会到达目的地。
继而是喜欢。因为,钓鱼。钓鱼带来的兴奋和快乐,让我逐渐淡忘却了对大海的恐惧,或者说钓鱼的诱惑已经超越对大海的惧怕。
然而,钓鱼却像做贼一样,总有人禁止这有意思的事,让我们愤恨不平。我们从小就学会与看虾池的人斗智斗勇,看虾池的人先是盐场工人,后来雇来了青蓝制服的保安。我们对周边稻方盐碱地透熟,哪里有沟,哪里有岔路口,哪里水深,哪里水浅,我们在前面甩开腿拼命的奔跑,他们后面骑自行车使劲的撵。每次都溜得他们垂头丧气,我们则依然精神百倍,他们进我们跑,他们撤我们进,颇有点“敌进我退,敌疲我扰”的战术。
钓鱼是在家门前的引水渠,那是盐场虾池集中取水的沟渠,里面有很多光鱼、寨鱼,都是从大海来抽水泵吸取来的。可是他们竟然不让钓鱼,还撵着我们,抓到就没收鱼竿,所以让我们耿耿于怀,甚至痛恨不已。我们小孩子也曾经有些“报复”行动,水库里刨冰搬到路上,冬天放火烧“狗窝”,甚至在路上埋钉子……
但是,第一次下海却不是钓鱼,而是兄弟们几个一起去玩,我那时还没有上小学。村子东边的盐田排水沟里,那里水浅但也有光鱼,刚到那里便光着屁股下去摸鱼。
当别人还没有收获的时候,我竟然在一块石头底下发现了一只螃蟹,手指被螃蟹钳住了,后来等它放弃了,我再次伸手,两只手悄悄地摸上去,捏住了螃蟹的螯钳,从石头底下掏出来,异常兴奋的举起来,炫耀给兄弟们看。
由于没有网兜,也没带篮子,两只手只能捏着螃蟹往家跑,光着腚跑回了奶奶家。塞到灶下,借着奶奶做饭的火给烧熟了,一只裹着草灰的蟹子,还滋滋的往外冒水。
我仍然记着那只螃蟹,人生中首次吃到自己擒获的螃蟹,很瘦。打开蟹盖甲,能看到的是一些水泡,我吸了一口蟹汁,并没有那么鲜美,倒是很咸,可能泡在晒盐田的缘故。又扯了一条蟹钳,咬碎外壳也没有咂巴出来多少肉。可不是么,正是七月份大热天的时候,蟹子怎么会肥呢?“冷水蟹子热水蚬”,整只蟹子除了壳没有多少肉。正是大夏天,沟浅水热,又没有多少食物,它怎么会肥呢?
不过,那一钳子的印象深刻,在我记忆中是最早的赶海体验。
再后来追赶潮水,那是更刺激的,更兴奋的接触大海。退潮时,海水拉着往深处走,像只大手上下推抚小腿肚子;涨潮时,海水撵着往岸上撤,翻滚着流淌过来,不知不觉的就漫过脚背,脚踝,膝盖……当然,无论如何是不能在深水里玩耍的,毕竟危险可能随时出现。
小时候,家里孩子多,奶奶一个人看顾不过来,我们兄弟们就像散养的鸡,白天撒出去,父母也不待找的,饿了会自己回家。大人都忙于生产队出工干农活,哪里有空看管孩子呢?各家各户都是如此。那时候,小孩子撒野,水库里洗澡,海里摸鱼。虽然没有人进行安全教育,但是很少人会被淹死,反而个个因为摸鱼练就了水下憋气的本领,狗刨浮水也能游出很远,都是自学成才,在磨练中成长。拐卖也没有如今疯狂,生活是如此艰难,没有谁愿意再偷回家一个张嘴,一个填不满的窟窿,所以从没有听说谁家孩子丢了。
孩子都是随便大街上一扔,或者哥哥带着弟弟,姐姐领着妹妹,慢慢培养玩的能力。然而哥哥姐姐没有耐心,往往在玩耍过程中,就把弟弟妹妹给忘记了,带着拖油瓶一样的累赘,玩是不能尽兴的。好在,孩子多,各自玩各自的,玩着玩着,便有了新的小伙伴。
小伙伴形影不离的玩耍很快便建立了牢不可破的友谊,因为彼此的兴趣,共同喜欢上了这片海。
(2020年2月17日 星期一 晴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