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早饭,去看田间农活,我们家有三大块。最远的七分田,那里有三块。然后就是老秧地,坨子一湖,中间有一块叫九分田,还有一块在湖里,就是港田。每年七月份涨水,田里庄稼很难收获。要么早点会用脚盆把谷子捞起来运到路边,要么便是颗粒无收。旱地,惠湾中学院墙边那块长长的旱地,种花生的时候颇多,也种过萝卜,黄豆,芝麻等。塘边那块地,水源很好,但是只有五十平米左右,常年种大蒜。挖了墓的那一块地,往往种黄瓜,白菜,竹叶菜,缸豆......哦,对了,总是有瓜秧的地方。还有一块地,在王家厂子里当过官的王秋云的父亲墓边的那块地,如今王氏家族墓地建在此处,种了南瓜,菜苔也是常常种在这里,记得那年挑水,我们家三幅担子齐上阵,爷爷挑粪桶,爸爸挑水桶,小水桶肯定就是我的啰!
今天要做什么农活,爸爸定会在前一天晚饭后告诉家里人。爷爷做什么,妈妈做什么,我都会像听故事那样深深地刻在脑海里。农活不会花费太多时间,爸爸总说,田里的收益不大,不让它荒了就行!这种想法让爸爸执行了一辈子,他认为去买别人种得好的菜,然后卖给那些需要的人,合适的利润,比起那辛辛苦苦种来,卖得的钱,来的要快很多。至今,我才明白,钱是用来通兑的,农民用农作物去换钱,爸爸用起早收菜,早上卖给千家万户,赚来价格差,往往比农民赚得要多,农民花费了种子,化肥,农药和人工。爸爸花费了精力和头脑,都换来了应该得到的收获。
记得有一年,腊月二十八,莲藕价格比平时贵了四倍多,平时一块五,那天有人竟出到了五元的价格,爸爸把存在家里的五十多斤准备过年的煨汤做菜的藕都卖了,整整赚了一百五十元,高兴地爸爸乐滋滋的讲了三遍,我们也听到乐哈哈的,心里只是觉得爸爸高兴,我就高兴!到了大年三十,街上莲藕多,爸爸正好又以一元五角的价格买了三十多斤上等的藕。今年的藕汤特别地香,因为妈妈一直担心没有煨排骨的莲藕......
1981年3月份,我不到三岁,准确的说是两岁零五个月。爸爸妈妈重建住房,就是现在的三间屋。当时,爸爸做生意,打篾器,做酒篓子赚了800元,同时,每年腊月里,也打货卖。就是将黄龙湖的莲藕收起来,用外公做的板车拖到马口集贸市场上去卖。每年腊月,外公都会来我家帮忙,家里总少不了莲藕排骨汤了,有时候,会煨牛排骨藕汤。我特别喜欢这种用牛骨头煨的汤,我总是会吃得很饱很饱,记得爸爸说我的衣服总是嫌短。不得不提我的大舅,他住在马口邱子村,舅妈对我们很不一样,她总是为我们清理好能穿的衣服,爸爸用进菜的自行车篓子把这些衣服鞋帽带回来,我就分配给老二,老三,大的自然是我穿,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