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每天要面对做不完的事情,突然停下来休息还会不习惯,觉得是不是浪费了光阴。
01
大四实习的时候和同办公室的同事聊天,那时她已经工作了几年,说自己常常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刚到月初转眼就要月末。
特别是工作以后,熟悉了每个月的基本工作流程,日子过得和流水一样。
问我是否有同样的感觉。
我那个时候并不觉得,实习工作未占据我太多的时间,我还有校园生活。
直到自己毕业后,入职到公司做了和专业相关的财务工作。
从最初对岗位的陌生到后面熟悉工作内容,每个月都是同样的节奏与过程,时间快到我还未好好感知,就已经成了过去时。
还未毕业的时候想着毕业旅游,要放松一段时间再去工作。
但当毕业季到来的时候,又想紧紧抓住眼前的就业稻草,马不停蹄地进入了工作岗位。仿佛自己是一台永动机,要转起来才有存在的价值。
怕自己毕业即失业,怕自己没有收入来源,更怕被同龄人远远甩在后面。
02
想到之前去一家照相馆拍照,店家生意很好,大多是小孩子在拍彩色小寸照片。
拍完后机器会将所有拍好的照片打印出来在同一张纸上,需要人工做另外的裁剪。
小朋友们拿着照片,围着老板让他给自己先裁剪,店老板忙得大汗淋漓,告诉他们说:
“慢慢来,别催,我都着急裁歪了。”
果然手里的照片有些是参差不齐的。
忽然想起那句,越是着急越容易出错,慢慢来的过程便是在稳定前进了。
后来在很多个夜晚下班回家的路上,看到街道边跟着欢快音乐跳舞的阿姨们,我好像也能跟着她们的节奏去放松那个一直紧绷着的自己,也会停下来想想自己想要的和需要的生活,要如何调整忙碌的工作状态。
或许让我们焦虑的并不是工作本身,而是空闲下来后没有目标感的自己。
社会和周围的声音总在提醒我们,你只要停下来就会落后,好像必须时刻保持动力和严格自律才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道路。
无声的压力下,连短暂的休息都会被质疑。
03
其实每个人真正需要的东西并不多,生存不需要太多物质上的财富。
对每个人而言,只要找到真正在意且需要的东西,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忽视外界其他的诱惑,便可以减少很多烦恼从而获得快乐。
复旦大学教师于娟在《此生未完成》中写:
“在生死临界点时,你会发现,任何加班,给自己太多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自己的感受。
只有我们会知道,那些轻松愉快的时刻。
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一次随心所欲的放纵,一个完全按照自己心意的决定,是如何在干涸倦怠的生活中渗入甘露,又是如何滋润生活的。
花大把的时间在太阳下聊天,
过自己喜欢的生活。
好好休息,祝你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