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词为马,跨越山海行

河南卫视近两年在中华传统文化类节目制作上的“出圈”,让观众重新见识了本土文化的传统之美、经典之美、创新之美,越来越多国人自发进入到文化传承的圈子中。


在此背景下,河南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出品了50集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千古风流人物》,将李白、杜甫、苏轼等14位中国历史上现象级的文化名人,以解读人生故事和艺术成就的方式,重新介绍给观众朋友们。


该纪录片在取得逾5000万次总点击量、9.5分高评分之后,从电子回归文字,在河南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大象出版社的联手打造下,以《跨山海:14位古代诗词偶像的真实人生》一书的形式与读者再见面。


“读懂诗人读懂诗”。追溯一个个诗人的“人生履历”,打破教科书留给我们的固有印象,在血肉鲜活的故事中全面解读他们的人生与作品。



一、李白:一轮江月映江天


他潇洒、轻狂,后人传他得杨贵妃捧砚、高力士脱靴,在盛唐末期名满天下,挥袖便可作三首《清平调》。


可谁人知晓,他一生中能够靠近梦想的时间只有三年,只有三年。


公元742至744这三年,李白身为翰林供奉的生活如梦一晃而过,梦还未深,唐玄宗的“赐金放还”便又将他驱离梦想的边境,终其一生,再未有机会实现经邦济世的梦想。


他游荡着、挣扎着,希望在家国命运转折的每一处寻到一飞冲天的机会。


“安史之乱”,太子李亨趁乱上位,号肃宗。永王李璘轻视新王威严,听从父皇玄宗的号令,广纳贤才、出镇江淮。正是这个时期,李白在他伯乐相马的举动感动下,成了幕僚之一,义无反顾卷入历史的洪流,一腔抱负没有实现不说,还被唐肃宗视为永王附逆、捉拿入狱。


所幸,在他的第四任妻子、武则天时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宗氏奋力搭救下,加上朝中重臣宋若思、郭子仪等人说情,他才得以从狱中出来。


劫后余生,李白成了宋若思府上的幕僚。他梦想着自己还有大鹏展翅的一日,利用代笔上书的机会,用宋若思的口吻给唐肃宗写了封举荐信。


俗话说后患无穷。唐肃宗哪里还会给一个曾经“站错队”的人一线生机。


公元757年冬天,来自朝廷的流放决定,成为李白一生悲剧的结尾。从那一刻起,他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再没有了实现梦想的良机。从朝廷流放他的那一刻起,他也将怀抱一生的理想流放于天地。


五年之后,公元762年,在寄宿当涂(今安徽当涂)县令、族叔李阳冰家中时,时年61岁的“诗仙”李白走完了他荣耀与悲苦交加的一生。此后,世间再无“酒中仙”,梦里亦无“长安月”(此处笔者意指李白经邦济世的理想)。


李白一生的坎坷际遇,于他是怀才不遇的不幸,于世人却是千年难遇的幸运。


他一生碰壁,才碰出了伟大的艺术。


何其幸运,我们得到命运的眷顾,才能在千年之后,再读诗仙的作品。见字如面,仿佛那个总爱醉后写诗的李白并未走远,就在身边。



二、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


如果他不是生在弱不敌金的南宋时期,如果他的祖父不曾带他攀高山、认地形、讲军务,一个自小无父无母的孤儿是不可能惦念着收复河山之大计。


他是辛弃疾,一个被时代埋没的军事将领,一个以词作享誉后世的文豪。


公元1140年五月,辛弃疾降生在金人占领的山东地区。这一年,宋金之间再次爆发战争,宋高宗为保自己皇帝位置,不惜与金国议和,称臣赔款,并牺牲抗战派将领岳飞父子。


辛弃疾便是在这样烽火狼烟的环境下长大。


因为父母早亡,辛弃疾自幼在祖父辛赞身边长大。辛赞虽在金朝为官,心却始终记挂着抗金反正,因此,他不仅亲自教授辛弃疾武学才识,还请来名师刘瞻为其孙儿上课,将之培养成文韬武略的能人。


公元1162年,宋高宗赵构退位,年轻气盛的宋孝宗继任,时年23岁的辛弃疾也辗转回到了南宋统治的地方,以归正的身份当了江阴签判——小小的地方文官。


辛弃疾手上有着详尽的金国统治区侦查情报,理应在军事上受到南宋朝廷的重用,坏就坏在当时的朝廷对归正人士多有避忌,不敢委以重任,适才令军事人才遭埋没。


1163年,在南宋又一次败给金国,留下历史上著名的“符离之败”之后,辛弃疾向朝廷献出《美芹十论》,详尽叙述了攻打金国的战略。


然而,因为“符离之败”折损严重,南宋朝廷上下议和声音盖过了主战的声音,《美芹十论》没有落到实处,郁结之情萦绕在辛弃疾心头。


都说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与辛弃疾同时代的诗人林升曾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愤而写下这样一首诗: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巧合的是,林升逝世的1170年,辛弃疾由地方调入都城临安当司农寺的主簿,管理粮食的储备和发放,可他的抱负——统兵抗金——始终是个幻影。


看着临安城里夜夜歌舞升平的景象,向往着手持金戈、足跨铁马、纵横沙场、恢复中原的辛弃疾内心可谓是愁肠百转。繁华灯影里,他提笔写下: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学者历来对于词下阕出现的“他”争论不休,有说这个“他”通“她”,指的是一个有别于盛装游女的美人,有说这个“他”其实指代的是词人日思夜想的故都汴京。但不论释义是什么,整首词无不体现着词人与当时社会总体观念不一的思想。


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会长王兆鹏在评论辛弃疾的时候,将他比作良医,说他看出了南宋社会的病症,还开出了对症的药方,可惜无人信他,无人用药。“辛弃疾和当时的时代是不合拍的。”


如此看来,词作里的“他”倒像是词人自己,一个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


就是这样一个人,后来因建造稼轩庄园被弹劾,官银两清,从此过上闲适的田园生活。“蕞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等词便是在这一时期写就。


江西上饶师范学院教授汲军说:“辛弃疾是因弹劾才被迫回乡隐居的,他时刻都想着报效国家、东山再起。”


公元1204年,就在辛弃疾人生进入倒计时的蕞后三年,南宋朝廷终于舍得请他出山。然而,“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面对朝野同僚的不信任、意见相左,他还有没有机会实现昔日的理想,一切都是未知。


就在辛弃疾期待朝廷进一步重用他的时候,一纸调令让他的所有期待落空。


1206年,也是南宋开禧二年,宋宁宗下达北伐诏书,再次对金宣战。可惜南宋朝廷根本没有做足备战功课,两兵交手的结果是南宋几十年的积蓄丧失一空。


次年(1207年),当南宋再次想起辛弃疾这个被埋没的将领人选时,一切都已来不及。


开禧三年九月初十,在大喊几声‘杀贼’后,辛弃疾病逝于铅山家中,终年六十八岁。


一代英雄落幕,人生也好,江山也罢,无限凄凉。“他终究没能当上将军,上阵杀敌,可他却在词的世界里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赢得‘词坛飞将军’的美誉。”



三、白居易:除尽馋根净尘缘


十六岁,他写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震惊诗坛。

二十九岁,他成为同年进士中蕞年轻的一位。

三十五岁,他又写下名扬天下的《长恨歌》,妇孺皆知。

三十六岁,他被任命为翰林学士,为皇帝起草诏令,做机要秘书。


他是白居易,一个人生开局堪称耀眼的诗人、政客。


若他的一生真的这般顺意,我们也没有机会读到《长恨歌》《琵琶行》等名篇。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初初背诵这首歌颂李杨爱情的诗,一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便激荡起无限的少女情怀,畅想自己也能有这样光芒万丈的一天。


然而,谁又能读懂诗人暗缝进诗句里的浓情真意呢?


白居易写下《长恨歌》的时间是公元806年,距离马嵬兵变、贵妃缢死过去了50年。时年35岁的诗人仕途得意却情场失意,二十载孑然一身只为16岁少年情动时遇见的少女。


也许,正是那份刻骨铭心的初恋,爱而不得的结局,才让他隔空看懂了李杨二人爱情的悲剧。他给这首诗起名《长恨歌》,心中真的有恨吗?更多的也许是深远绵长的遗憾罢。


白居易的“恨”不只因婚姻不能做主,还有匡扶正义、重振大唐的理想不能实现。


公元807年,唐宪宗以一纸诏令将白居易召回长安,从翰林学士做到左拾遗。左拾遗的职责相当于是给皇帝“挑毛病”,无奈唐宪宗对他的进谏充耳不闻,又逢他母亲去世,只好暂时退离官场、回家守孝。


三年后,当他再次回到长安时,等待他的却是给太子匡扶得失的官职——太子左赞善大夫。


然而,就是这个一腔正义的诗人,在好友、宰相武元衡被藩镇刺客刺杀之后,不惜越职进谏,上书朝廷严惩凶手。这次进谏让他丢了官,被贬江州。


浔阳江头,他偶遇了同样自大唐长安流落至此的琵琶女。“朝堂上的白居易,教坊中的琵琶女,身份地位迥异的二人却在此时此地有着同样黯然的境遇和前路。”这让他不由感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不怪世事无常,只道是命中如此。此后的白居易渐渐追求中隐的生活态度,即使有机会平步青云,也被他断然放弃。


公元831年,已是甲子年岁的他再次经历丧子之痛,加上好友元稹逝世的打击,让他开始醉心于寻求精神的解脱,求佛成了他晚年的常态


公元846年,白居易以古人少见的七十五岁高龄辞别人世,后人只有通过他的诗遥望那抹侧影。



结语


纵观书中14位诗词人的经历,“失意”是催生“诗意”的直接因素。正是有这么多不完美的人生,才有了那么多堪称完美的经典诗词。


节目解说嘉宾、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于赓哲在本书序言中说:“有缺点的伟大才是站得住脚的伟大。”


那些救世济民、匡扶正义的理想从来不是空穴来风,我们没有了解过诗词人的生平,又怎能全面理解他们诗词真正的含义?


翻阅历史遗留下的长卷,轻且慢,在那些笑与泪、喜与悲的“风景”中,勾勒诗词作品诞生的背景。


在相似的人生里找寻生命的真谛,在不同的际遇中学会笑看风云的本领。然后,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8,941评论 6 50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3,397评论 3 39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5,345评论 0 35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851评论 1 29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868评论 6 39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688评论 1 30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414评论 3 41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319评论 0 27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775评论 1 315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945评论 3 33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40,096评论 1 35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789评论 5 34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437评论 3 331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993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3,107评论 1 271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8,308评论 3 37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5,037评论 2 35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