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怎样才能在你的关系圈里如鱼得水
第八章 发展关系动力
我建议大家重点阅读294页的“在工作中”栏目,这节的内容是“值得记忆的信息:引导公司新人”,那些或长或短、或深思熟虑或脱口而出的信息对于建立一个愉快、高效的工作团队来说非常重要,记住这一点对你来说也很重要。如果你是一个新人,向你的同事寻求建议和支持是明智的决定;如果你是一个老手,帮助新手们获得一个良好的开端也是很重要的。
随着近些年人脉论的兴起,越来越的人“混圈子”并认为这是成功的“捷径”,不知道大家对此持什么看法呢?本章我们将跟着书上提到的内容来审视一下关系的演变过程,以及人们如何运作沟通模式来建立、经营以及结束他们的关系。
其实关系并不是像一幅图画或照片那样静止的,而是时时改变,像一场正在上演的舞蹈或戏剧。关于关系的发展阶段最为著名的模式之一是马克·克奈普(MarkKnapp) 所发展出来的,他将关系中的起起落落分为十个阶段,包含“聚合期”和“离散期”两个层面。其他的学者认为所有的沟通关系都应该包含一个可被称为“维持期”的第三层面,以确保关系正常且顺利地运作。
这样一来一段关系就会出现如下阶段:
聚合期:包含初始阶段、试验阶段、强化阶段、整合阶段和结合阶段5个阶段。后两个阶段同样也算是维持期的阶段。
维持期:包含整合阶段、结合阶段、分化阶段和各自阶段4个阶段。这里面后两个阶段又属于离散期。
离散期:包含分化阶段、各自阶段、停滞阶段、逃避阶段和结束阶段5个阶段。
这些我相信不用详细解释,大家也可以感受到。与一个陌生人发展为朋友,最后再疏远基本都会遵循这样的一个过程。如今在社交网络环境下,关注和点赞就算是初始阶段了。关注完以后闲谈,这就是试验阶段。发现彼此很投缘,就会加大沟通密度,这就是强化。整合阶段呢就是大家不介意他人看待我们互动频繁,相当于跟别人说我们关系不错。结合阶段是一个重要转折,比如确定恋爱关系,或者是合同签署,这都算是结合。但是正如我们中国人讲说盛极而衰,人不仅是关系的一部分,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分化就是一个朝向自主的必要步骤。分化以后强调的是独立性,这时候关系性就会减弱,这就是各自阶段,直到停滞。更加进一步就是双方都避免与对方接触,这就是逃避阶段了。最后关系结束。你审视一下那些许久不联系的同学关系,或者是合作关系,莫不如此。
当然,关系并非注定要恶化的,但是就算最紧密的关系也无法保证长期的稳定。这各问题另外一种人际关系模式解释的比较好,这种关系叫做辩证张力模式。在童话故事中,伴侣可以“从此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了一起”,但是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并不是那么常见。假想一对结婚已有一段时间的夫妻,虽然正式地结合了,他们的关系仍有可能从一种辩证张力转换到另外一种,在关系序列中前进或后退。有时候伴侣会觉得有彼此分化的需求,其他时候又追求亲密。有时候在已经建立的固定模式中他们会感到安全,其他时候一方或双方却又渴望新奇。这样的关系可能变成各自为政甚至停滞,从这样的观点来看,婚姻也许会失败,但事实并非一定如此。通过努力,同伴可将停滞变成试验,或从各自为政变成强化。
所以,无论是什么样的关系也会在沟通模式转变时展现不同的面貌的。
谈到这里想问一下,你是否认真想过自己认识的那么多人都是出于什么理由认识的吗?对于这个问题,有很多人常提到的一种说法叫“珍惜缘分”。这里所谓珍惜缘分,其实强调的是人际关系的随机性。如果你仔细思考会发现,很多关系我们是没有选择的余地的。小孩不能选择父母,大多数工作者无法选择他们的老板或同事。但在其他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会选择某些人而避开另一些人。人们因为各种不同理由建立人际关系,有些理由和沟通者彼此的人际吸引力的程度有关。吸引力可能来自于生理外貌、察觉到的相似性、人格特质上的互补、相互间的吸引力、觉察到的能力,以及自我信息的坦露、接近和报酬等。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喜欢围绕在聪明的人四周,也许是因为我们希望他们的能力和技能可以分一些给我们。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我们也不喜欢围绕在太完美的人身旁,因为相较之下,自己看起来会很糟。在这种比较的态度下,人们会被那些聪明却有显而易见缺点的人们所吸引,这并不足为奇,因为那表示他也是普通人,就像我们一样。另外,我们常被那些有能力又有亲和力的人吸引。“能干但是冷酷”通常并不是一种有吸引力的搭配。如果你要吸引那些你想吸引的人,除了提高自己的能力,还要从吸引力原则上下功夫。
关于人际关系的演变,阶段发展模式认为人们在聚合期和离散期中的各个阶段出现不同的沟通特征;辩证张力模式认为在每个阶段中,人们都必须处理许多彼此不同又不相容的需求。两种模式都有一些特性,例如都会产生变动、都受文化影响、都必须维持等。从可操作性上来说我们可以运用一些技巧规避这种沟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比如,有一份研究发现:人们借由电子邮件开始问那些关于态度、意见和表现的问题比面对面接触快得多。使用网络通信的人看不到对方的非语言反应,不需要担心脸红、结巴等问题,也不会因为对方提问太快或太多的问题而产生逃避心理,这显然对沟通有所帮助。社交网络,如Facebook,可能会改变这一关系发展阶段的本质。
再比如,当一个决定对彼此都很重要时,其中一方愿意先让一步,因为他知道反正会先苦后甘;当某个议题对伴侣双方都很重要,他们会试着平均地分享权力;而当面对绝境时,两人都会各让一步以便保持整体的权力均衡。
如果说非要给本章一个定义,那么我把他定义为你如何在自我认知的前提下,改善自身的习惯,去吸引那些你想吸引的人,至于把这些人吸引到身边后,如何发展成亲密关系,是我们接下来的主题。
九、让亲密关系更亲密的沟通技巧
第九章 表达亲密关系
本章中的两个电影案例《爱疯了》这部电影对于远距离恋爱所要面对的挑战,提供了一幅非常现实的图景。《赎罪》则为我们展示了沟通也是人生最残酷的一面“不可逆”,作为经典悲剧,这部电影也讲述了试图修复被严重损坏的关系所要面对的巨大挑战。
亲密关系有多重要?实证研究提供了一些答案。研究者询问那些在收容所或医院里即将死亡的人们,什么是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达到90%的绝症患者把亲密关系列在了清单的顶部。正如一位50岁拥有三个孩子却因癌症面临死亡的母亲所说:“你不必等到变成我这种状况时,才知道生命中没有任何事物比爱更加重要。”
另一位研究者的结论是亲密关系“无论在哪个年龄阶段或者哪种文化中,都可能是一个人生活满意度和情绪幸福感最重要的来源了。”
那怎么建设好的亲密关系呢?我相信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良好的关系不会自己发生,它们需要有效的沟通技巧来保持活力和重要性。
首先一点,永远记住关系需要承诺。这种承诺可以是明显的,也可以是隐含的,可以不通过语言来表达,但一定要付诸行动。
比如,你要喜爱一个人就要想办法让对方知道,为对方提供支持,因为维持一段关系不易,所以为了最大程度上减小误会,就要保持诚实。同时也要学会分享彼此的陪伴,尽力做到定期沟通,要在关系中表现出尊重。亲密关系一定是已经渗透到了彼此的生活之中,所以也要承诺创造一个共同的未来,为这种积极的关系氛围的建立做出具体的事情,当关系中出现问题也要积极去处理,重申彼此的承诺让对方安心。以上这些都可以算作是承诺。
但是光承诺不行,好的关系需要维系与支持,《沟通的艺术》提到了5个很实用的支持维度。
第一个是积极性:保持关系的氛围是有礼貌的和积极向上的,同时避免批评,所以这里面有一些技巧性质的东西,建议看本书第十章详细了解。
第二个是开放性:直接讨论关系的性质,并且坦露你的个人需求和关注。自我袒露我们之前聊过,这是拉近两个人距离的很好的办法,但是这个问题在亲密关系中却容易引入挑战。人的内心黑洞也是可怕的。
第三个是保证:从语言和非语言的层面上,让对方知道他对你来说是重要的,而且你已经对这段关系作出了承诺。这种保证对两人关系的促进是非常非常必要的。
第四个是社交网络:关注彼此的朋友、家人和亲人。这个在我们传统文化中其实也比较常见,我们常常说结婚是两个家庭的事情,就是这个意思。
第五个是共享任务:帮助彼此打理和承担生活中的琐事和义务。这一点也能很好地解释因为工作而认识的伴侣。
根据这些维度,你可以思考一下在心爱的人面临各种挑战的时刻,你应该如何提供情感上的、信息上的,或者工具上的资源与支援,这才比较正确的态度。
比如:当一个人感到压力大、受伤害,或者悲伤的时候,没有什么比心爱的人带着同理心倾听且用关爱的方式作出回应更有助益了。而且一定记住,要保持你所传达的信息是以人为中心,要集中在说话者的情绪上(“这件事一定让你很难过”),而不是忽视那些感受(“这不是世界末日”),或者分散注意(“明天太阳还会照常升起”)。
平时多说肯定的语言,包括赞美、表扬、言语支持、书面说明和书信,以及其他可以表达一个人有价值、值得被欣赏的方式。使用这种爱的语言的人很容易因为侮辱和嘲笑,或者他们的努力没有被口头认可,而受到伤害,所以也记得做合适的回应。
当然除了这种口头上的方式,有时候最好的支持就是卷起你的袖子,为你所爱的人完成一项任务或者提供一个帮助。这不需要有多复杂,像是送对方到机场, 或者主动做你伴侣最讨厌的那种家务活。或者在对方生病期间给予照顾都算在内。我们常常指望伴侣和家人能在我们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伴侣需要你的时候,你都在场并能提供帮助,而且在这段重要的时间里,你能给予对方毫无保留的、全心全意的关注。
亲密关系中身体接触也是很重要的,除了性行为之外,有意义的接触范围要广得多: 比如用手臂围住肩膀,紧握对方的手,轻摸脸颊,或是摩擦颈部等。
我们可以把以上的行为和话语都当成是爱的语言。恋人之间可以理解但又常常发生误解的事是他们以为自己偏爱的爱的语言就是伴侣所欣赏的。比如说,如果你主要的爱的语言是“礼物”,那么你很可能期望在特殊的场合从爱人那里收到礼物——可能只要一个普通的礼物。而你也可能会定期送礼物,并且认为对方会同样欣喜地接受,但是有些人对这些的感受力和耐受度就会低很多。
即使最稳固的关系也迟早都会遭遇严峻的考验。有些问题来自外在的压力:工作、财务、第三者,等等;有时候问题来自两人之间的差异和不同意见。
无论如何,修复关系的第一步是去谈论违规行为。比如说你可以说“昨天晚上,你当着大家面对我怒吼,我真的觉得很尴尬。”或者你可以开诚布公地对一段关系说“我做了什么让你觉得这么受伤?”或“我的做法为什么在你看来是个困扰?”不过,像这样提问,而且不带防卫地倾听对方的答案,可能要面对很大的挑战,这里最重要的是学会控制情绪。
当然了,改正错误的最好的方式是为你的越界行为负责。道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特别是在西方文化中,每个人都很在意保留自己的脸面。但是,将后悔藏于心 中不是比说一句“我很抱歉”还要糟糕吗?根据一项研究报告,参与者说他们道过歉后,就不会感觉那么悔恨了。寻求原谅还能带来另一个益处:研究显示 获得原谅的越界者比没有得到原谅的人较少重复自己的错误。
爱的语言的作者盖瑞·查普曼认为道歉的语言也是重要的,并且道歉中的某几个成分显然更要紧。他列举了其中五个成分:
1.表达后悔:“我很抱歉。”“我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难过。”
2.承担责任:“我错了。”“这是我的错。”
3.作出弥补:“我能做些什么才能让这一切恢复原状?”
4.真诚地忏悔:“我尽量不会重蹈覆辙。”
5.请求原谅:“你愿意原谅我吗?”
只有在道歉者的语言和非语言行为配合一致时,道歉行为才会具有诚意。 即便如此,道歉之后想要立即获得原谅也是不切实际的期待。有时候,尤其是严重的越界行为,表达悔意并承诺改善后必须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才能让对方感受到真诚而愿意接受道歉。
总之,亲密关系中,沟通重要,行动更重要。
十、可以彻底改变一个人的沟通气氛是怎样的?
第十章 增进沟通气氛
如果你对自己的工作氛围不满,建议你重点阅读这一章节的“在工作中”在举步维艰的时候,有工作总比没工作好,建议你能在入职的时候就了解到自己未来的工作氛围,或者努力改变工作氛围毕竟你要在这个环境里待很长时间。
只要两个人开始沟通,周围的气氛就会跟着有所变化。如果他们所发出的信息是肯定的,正向的气氛就会渐渐形成。相反地,如果他们所发出的信息是不肯定的,这段关系就会开始变得不友善、冷酷且充满防卫。
言语的信息确实是关系中形成气氛的因素之一,但也有许多制造气氛的信息来自非语言线索。接近他人的举动在正向的气氛中是值得肯定的,而躲避的行为可能会造成负面的影响。微笑或皱眉、有无眼神接触、声音和语调、人际空间的运用等信号,都能传达一个人在团体中对其他成员的感受。
当气氛形成之后,它就开始有了自己的生命,并且以一种永久存在的方式螺旋发展——由于每个人的信息受到彼此话语的强化,就形成一种循环往复的沟通模式。在正向的螺旋当中,成员的肯定信息可以引发他人类似的回应, 并引导整个团体的气氛不断走向正面,形成一个正向的循环。不过,负向螺旋的力量也一样强大,它会让成员对整个团体的感觉——包括自己和他人——变得越来越糟。
《人人都爱雷蒙德》是一部情景喜剧,这个剧名角色是体育记者雷蒙德·巴龙。但是粉丝们知道处于家庭沟通模式核心的角色是他的母亲玛丽。由她发出的信息——无论是语言的还是非语言的——都清楚地表达了她对每一个家庭成员的感觉。
在玛丽的眼中,儿子雷蒙德是不可能有错的,所以她极度承认和赞同他。另一方面,丈夫弗兰克和儿媳黛博拉在她的眼中通常就没有做对的时候,所以她传达给他们的信息充满了争论、抱怨甚至是攻击。而她另一个儿子罗伯特一直生活在雷蒙视若无睹的、各说各话的、无人情味的回应——几乎当他不存在。
另外一个有意思的例子是《国外的演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夜,艾伯特·弗雷德里克·亚瑟·乔治王子很不情愿地继承了英国王位。然而新国王“乔治六世”却因为丢脸的口吃而感到气馁,这削弱了他号召大英帝国抵抗纳粹统治的能力。
经历了一系列有名望却无效的医生的失败帮助后,国王匿名来到了澳大利亚的语言治疗师莱纳尔·罗格的地下室公寓。罗格的方法不同寻常,他坚持使用家庭昵称,称 呼他的王室委托人为“伯蒂”,声称在治疗中“我们平等会更好”。
一开始,国王——一个害羞、冷漠, 但是骄傲的男人——看不起罗格的方法。但是,当这两个男人一起工作的时候,两个奇迹发生了:国王的演讲变得越来越流利;一段终身友谊在平民和君主之间发展起来了。
电影《国王的演讲》用一种动人的方式提醒我们,互相的喜爱和尊重比社会角色更重要。
这两部片子都展示了不同沟通氛围对当事人的影响。如同大自然生态互动形成了气候,沟通气氛也是在人与人的互动之间形成的。大家共享气氛,所以很少会出现同一段关系一方形容为积极开放、正向光明的,另一方却形容为冷漠且充满敌意的。也如同气候一样,沟通气氛随时随地可能改变,一段阴暗的关系可能在下一刻又变得充满阳光。以此类推,我们必须认识到:沟通气氛的预测也不是一个十分精准的科学方法。不过,和天气不一样的是人们可以在他们的关系当中改变沟通气氛。
在电视选秀节目,如《美国偶像》《美国之声》和《X音素》中, 参赛者不仅需要在上百万的电视观众和现场观众面前表演,还要公开接受评委对他们表演和天赋(或者缺少天赋)的批评。接受批评始终是一个威胁面子的过程,尤其还有大量的观众在一起听。
观看比赛评委如何给出批评以及演唱者如何作出回应是一件趣事。如果最后的裁定是否定的,一些评断要么是草率、评估性的(“这太糟糕了!”),要么宽泛、模糊(“这样不行”)。最有助益的批评关注的是特定的行为和改变的建议(“我认为你需要选一首音域较低的歌曲——你的高音听起来有些声嘶力竭”)。
当然,面对这些建议,表演者并不总会友好地回应。许多人会很快地进行防卫(“我觉得我唱得刚刚好”),或者转移责备(“这首歌不是我选的”)。其他人则会遵循本章描述的准则,寻找更多的信息、同意批评者的看法,以期在下一次的表演中取得改善和进步。
虽然这些节目的原意是娱乐,而非教育——但是从沟通的角度来看,它们为我们提供了有关给出和接受批评的宝贵经验。这一方面在国内也有很好的教材,你可以从《奇葩说》的马东和蔡康永身上学到很多有益的沟通技巧。
总之,每一段人际关系都会形成一股沟通气氛。正向气氛的特征是肯定的信息;反之,负向气氛通常使用不肯定的信息。很多人认为自己人际关系不好,跟别人沟通不畅是因为自己内向。在《沟通的艺术》开篇关于自我认知的部分,就明确介绍了性格会影响人的社交范围,但内向的人应该掌握适合自己的沟通方式,而不是违背意愿的改变自己的性格。前面我们提到了几部片子是很好的素材,书里还有更加详细的介绍,对这个观点有兴趣的,可以参考书内第十章。
最后,我们将共读《沟通的艺术》最后一章,第十一章:处理人际冲突。如果你还不会处理跟家人、恋人之间的冲突,请一定要跟我一起来学习建设性处理冲突的技巧。
十一、应对谈判冲突时的最佳策略
第十一章 处理人际冲突
这节内容帮我们总结了如果处理工作中冲突的技巧。
01
冲突的同义词包括征战、争吵、抵触、竞争、争论、不和谐、相斗、斗殴、纠纷、挣扎、麻烦和暴力,等等。
即便是我们用来描述冲突的隐喻,也显示出我们把冲突视为应该避免的一件事。我们常把冲突视为战争的一种:“他攻击我的论点。”“好!停火了。”“不要总是先发制人!”另一种隐喻主张冲突是爆发性的:“不要爆发!”“我需要降温!”“你得装个保险丝!”有时冲突似乎像一种审讯,像是一个人指责另一个人:“承认吧,是你错了。”“不要再指责我!”“你先听我说!”语言本身也指出冲突经常是一片混乱:“不要哪壶不开提哪壶了!”“这是棘手的情况!”“不要再惹人讨厌了!”甚至某些隐喻会具有游戏化的特征,暗示了冲突双方是竞争的关系:“那是犯规的。”“你这样做不公平。”“我放弃,你赢了!”
尽管想到冲突就会出现这些画面,事实上冲突也可以是建设性的。夫妻之间没有不吵架的,如果处理得当,这会成为更好的理解对方,增进感情的途径。通过正确的沟通技巧,冲突可以比较不像争斗而更像是一种舞蹈——舞蹈必须通过舞伴的相互合作才能实现,你必须说服其他人成为你的同伴。刚开始你可能是笨拙的,但是足够的练习和良好的意愿可以让你们一起工作而不是各持己见。
02
对于相处而言,最难的不是牺牲和付出,而是理解对方的牺牲和付出。你对待冲突时所持有的态度,事关解决冲突的成败。根据一项针对恋爱中的大学生的研究,结果显示那些认为冲突具有破坏性的情侣比态度不那么消极的情侣,更有可能忽视和解除彼此的关系,较少可能去寻求一个解决方法。当然,只有态度并不能确保冲突得到令人满意的解决,但是你在本章所学的技巧,可以帮助有善意的伴侣们建设性地处理他们之间的分歧。
很多人在面对冲突时都会采取“缺席”的方式,也就是说当他们有需要时就会出现,对别人的需要却视若无睹。我们习惯的这些方式有时候行得通,但不是处处通行无阻。你习惯用什么方式来面对冲突?通过思考两个假设人物——保罗和露西亚——如何处理问题,找出你的答案。
保罗和露西亚两人一起跑步已经一年多了,每周三次,每次花一个小时以上。这两个跑者颇为相配,他们互相挑战用更快的速度跑更远一点的距离。他们在跑步时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近,慢慢地他们开始谈论一些从来不曾跟别人说过的个人事情。
最近露西亚开始邀请一些她的朋友加入跑步。保罗喜欢露西亚的朋友们,但是他们不是体力充沛的运动员,所以跑步的过程变得有点不过瘾,而且保罗担心会减少像之前一样和露西亚一对一的谈心时间。保罗跟露西亚谈到自己这个想法,但是露西亚不以为然,她回答说:“我看不出有什么问题, 我们还是有许多时间一起在路上跑,而且你自己说过你喜欢我的朋友。”保罗于是回答说:“但是这不一样啊!”
这个情境出现了所有冲突元素:表达出来的斗争(他们的差异已经显现,两人各持有歧见)、两个相互依赖的个体(他们享受彼此做伴的感觉而且一起跑比单独跑效果更好)、感觉到不相容的目标(露西亚想邀朋友一起跑步,而保罗只想和露西亚独处)、不足的资源(他们只有这些时间可以用来跑步)。
03
这里有五种方法来处理保罗和露西亚的事情,每一种都呈现出某种处理冲突的取向:
1.逃避的方法:他们可以说“那就算了吧”,然后不再一起跑步。
2.调整的方法:保罗让步,牺牲他想要跟露西亚独处的时间和有默契的速度。或是露西亚让步,牺牲她其他的朋友,只维持跟保罗的友谊。
3.竞争的方法:其中之一发出最后通牒:“照我的意思,否则就不要再一起跑步。”
4.妥协的方法:他们可以互相妥协,有些时候邀露西亚的朋友一起跑,有些时候不邀那些朋友。
5.合作的方法:保罗和露西亚一起头脑风暴所有可能的方法,想出一个既跟她的朋友一起跑,又同时保有彼此一对一的时间和互相激励的效果的办法。
哪一种好呢?貌似是第五种,但是类似的事情里,可能并不完全是这样的。按照《沟通的艺术》里的方法说,当你决定使用哪一种适合的沟通方式时,要考虑下列几点:
第一看关系:当某人比你拥有更多的权力时,调适的沟通也许是最好的方式。假如老板告诉你“立刻”去填订单,也许没有任何异议地去完成它是比较聪明的回应。试图用“肯定的反应”进行交涉(如:昨天你交办的事情, 我还来不及做完......)可能有一定道理,但也可能使你在工作上有所损失。
第二看情境:不同的情境对应不同的冲突处理方式。比如说为了一部车而历经数小时的讨价还价之后,最好的方式可能是在双方的开价中折中妥协。可是在 另一种情况下,你可能会碰上原则性问题,而必须“坚持己见”来证明自己是对的。
第三看对象:双赢是个不错的方式,但是有时候对方不见得愿意合作。你可能遇到过一些充满火药味的人,完全无视关系的重要性,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要争得面红耳赤。遇到这种人,合作性沟通的成功机会将非常低。
第四看你的目标:有时候你首要关心的是让愤怒或不安的人冷静下来。例如,面对你生病的、脾气暴躁的邻居,一时忍耐很可能比据理力争或引发一场口角更好些。而在另一种情况下,你的道德原则可能迫使你作出攻击性的回应,即使这么说也不会让你得到什么。
04
冲突是每天人际关系生活的事实,我们谁也没办法回避,处理冲突的方式对关系的品质有重要的影响。当建设性地管理时,冲突可以导向更强和更满意的互动,但若处理很差,关系会变得很糟。
每个人都不会只用一种方式来处理所有的冲突情境,因为双方在发展出理性的冲突解决之道时会彼此影响,发展处关系的冲突形态。所以具体要怎么处理,个人觉得以上4条值得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