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的旅行经历不多,但是每次旅行都让我印象深刻,过了两三年还是时不时地看着照片怀念一番,回想当时的环境的温度、气味和心境,人生经历也丰富了很多。不得不说,想要快速地让自己变成新的人,旅行是个很好的办法。谁都有着工作的经历,有加班的苦逼日子,有加薪的苦恼,几乎是标配的人生。但是没有多少人能够在北极圈看日出日落,在阿拉斯加看极光,在埃及的沙漠看历史。比起钻石或是名画的稀有,我更愿意追逐人生经历的独特故事性。
接连两天看了李欣频的两本书,一本是《旅行创意学》,另一本也是《旅行创意学》,噢,不是,是《人生就是要边玩边学》。书的内容比较简单,所以两天就把两本都看完了。密集地看类似的书籍,就让人觉得热血沸腾,恨不得下一秒就冲去旅行。看到她提到有些旅行是主题旅行,比如“北欧建筑之旅“,或是跟着佛教艺术专家旅行,或是考古学家导览的旅行,才发现原来除了聒噪的导游和到此一游的游客组成的旅行团外,还有着这么有意思的旅行团,羡煞不已。
李欣频说有些人选择把钱拿来买房,有些人选择用在旅游。她是后者。但是她用旅游得到的经历和才华用来赚钱,最后也有了养老的房子。有时候看似“无用”的东西,其实恰恰是有用的。过一种单调重复的生活,还是让自己的生活尽可能地独一无二,有故事性,这是勇气和选择的问题。我们总把旅行当成诗和远方这样遥不可及的东西,但是看过李欣频的书就知道,其实并没有那么难做到。经济能力还不够的时候,就存钱,有才华的时候,就交换。不是没有办法,只是没有找办法。
看这本书最大的感触是悲观和积极的问题。谈到她以前在美国亲身经历枪击案,她总结自己是“九命怪猫很难死的命,那么我就放胆去旅行吧!”,而我自己曾经几乎溺水,幸好有同行的伙伴在千钧一发之际游过来救了我。在和死神靠得那么远那么近的经历里,远离危险的那一刻我已经被吓坏了,自己和自己说:“再也不想体验这种时候了,以后我要过安全的人生”。如果我没有读李欣频的书,那我不知道会抱着这样的念头多久,为了安全舍弃尝试,放弃新鲜。可是如今我却卸下自己给自己的思想围墙,愿意继续过不一样的人生,去尽可能地体验,去用不一样的思维方式来看待类似的事情。
同样是面对世界末日的传言,有些人就混吃等死,因为反正做什么都没有用,终将灰飞烟灭,但是李欣频会去列下清单,把人生过得尽兴。有时候,不是金钱决定人的生活,而是思维方式决定了这一切。
书里美中不足的是有些内容(“旅行=养分“”的内容)和《人生就是要边玩边学》是重复的,不免让人觉得有些敷衍,拿着同样的文字凑字数的感觉。作为读者,不介意内容少,但是一定是希望每本书的内容都是精的。否则就像真诚地交一个朋友,可是却被随意对待的感觉。
但是书还是很不错的,鼓励更多的人去暴露在世界的多样性当中,把人生过得更加有意义,推荐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