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不同的角度总能给人以不同的遐想。有时又何须知其真相,只窥探一隅,以自己的视角去观赏去体会。同一方景,你若觉得它像天堂,便可把它拍作圣洁的天堂;你若觉得它像地狱,便可把它拍作阴暗的地狱。
我当时下决心去英国,主要是为圆自己一个名校梦,以致不造成终身之憾无法挽回。高考时期填志愿没有考虑太多,以致没有去读985院校。本科毕业后考上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原也想着自己也就没什么遗憾的了。只能说命运弄人吧,大约和爱丁堡大学也是命中注定的某种缘分,辗转多次漂洋过海终去了英国。人生的每一步总是与下一步紧紧相连的,故而我从来都是慎之又慎,无奈年轻人生阅历着实不够,踏偏一步,人生便是另一重样子了。大约曲径通幽处,略曲折些,总也能遇上一些奇妙的缘分。和英国也好,和爱丁堡也好,和男友也好,总是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想起仓央嘉措《问佛》里的一句:
佛曰:缘为冰,我把冰拥在怀中;冰化了,我才发现缘没了。
我信缘,不信佛。缘信佛,不信我。
人总是畏惧命运的未知,却又颇爱意外之惊喜。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我如今倒情愿相信一切福祸皆是缘。我虽无幸上G5大学,但去了英国总还是要去领略一番的。
牛津
英国的大学和国内的不同,通常是各个学院散落在城市里,并无统一地带。当时报了一个当地团,行程比较紧,对牛津印象也只能是匆匆一瞥。但犹记得下车的一瞬间,阳光艳丽无比。
碧蓝的天澄澈如丝绸帘幕一般,无暇的白云棉花糖一般地飘浮。棕黄色的建筑沐浴着阳光变得金黄亮丽。各地游客衣着缤纷,倒像是画面中灵动的斑斓点缀。欧式的古建筑群怎么看都如城堡一般,行色匆匆间我一路拍个不停。
这大约是各个不同的学院。我很喜欢这里的建筑浸透在阳光下的感觉,温暖瑰丽,透明的玻璃映着蓝湛湛的天空如蓝色琉璃片一般清透闪亮。
这是牛津大学的The Bodleian Library,剧说藏书量在英国仅次于British Library,只是很可惜没有机会进去一睹其盛颜。
偶然拍得一张剪影,背倚蓝天,连绵的重重白云下,好似连绵的宏伟城堡一般。白云之巅的城堡,本身就是一个美丽芬芳的童话。
剑桥
去往剑桥的时候没有牛津那般艳阳高照,却也能在层层白云间绽放出一片又一片蔚蓝的天。偶尔也晴空万里,建筑群便也并未因此黯然失色。
这是我拿手机拍摄的一张全景图,虽有些失真,但对于这样精致华贵的建筑,总想留下一张全貌无缺的,碧草蓝天间,棕黄砖红的建筑坐落,每一片色彩都刚好有自己相应的领地。
这是我拿单反拍摄的近景图了,周围五彩的小花绽放夺目,点缀着这历史悠久的建筑。如同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精致的雕刻如同他刀刻般的皱纹,正对着绕身周围的一群衣着斑斓的孩童讲述着一个个动听的故事。
盈盈绿草间,爬山虎一般的藤蔓缀着星星点点的小花肆意装扮着建筑,棕黄的外墙上绿意满满,生机盎然。远远望去,我的镜头里,人和花都成了装饰。
铁锈红配着棕黄色,让人觉得这高大宏伟的建筑经久不衰,历史悠久,韵味十足。没有合适的观景点虽难以拍摄到全貌,但拍摄精致无比的一角对称图也别有一番韵味。
几盆绿色盆景,两片齐整的绿草,砖红色的建筑直挺挺地屹立,无一人入镜,给人感觉空间布局错落有致,有条不紊。在旅游旺季里难得能拍到如此无人之景,若镜头里偶尔出现几个学生倒也是不错,如同碧草蓝天间一汪清泉上的几片花瓣,轻轻点缀;可若是一堆杂乱无章的游客挡了镜头,便如同各类杂色染料直接搅混了那一池碧潭春水。
我喜欢从门里以狭小的视角去拍摄,门框的刻板呆滞总能将门外的景色映衬得更加绮丽生动。
我所拍的这幅图里的小哥和两侧的花一般都成了图里的生动装饰,给清冷的建筑增添了一缕缕鲜艳而灵动的生机。
这一组图都是各色建筑。碧草为前景,建筑群林立其间,随着阴晴不定的天空不断变换着色彩,时而肃穆,时而俏丽,时而明亮,时而黯淡,如同一个时嗔时喜的可人儿。
这便是著名的叹息桥了,是我游河时在船上拍摄的,丛丛绿叶为前景,给原本阴沉沉的天空添了几分生机和活跃之气。想起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抛开其人品不谈,诗还是极美的,故而虽脍炙人口,我仍决定贴出来。我想着,大约要在这边呆上个几日,少些无关的游客,静看日出日落,方能品味出一二分意境吧。
如今能亲临剑桥,再读来也颇有感慨。历史名城总是记录着各色人的点点滴滴,有名震四海的伟人,也有默默无闻的甲乙丙丁。踏足著名诗人走过的圣地,空间的冲撞中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奇感。只可惜7月的英国游客满满,纵是坐在撑着浆的小船上,四处仍皆是游客,也只是轻叹拍照。游客众多之时,有单反总还是件幸事,可以稍稍纵情沉浸在自己的镜头美景中,只是免不了偶尔的路人无意的搅局入镜。
这幅照片也是我在船上所拍。绿树碧草间,露出一角棕黄建筑的顶部,如同森林深处的某一处城堡,好像穿过这片绿草坪便可抵达,又好像要穿过整片森林方可抵达。
照片,不同的角度总能给人以不同的遐想。有时又何须知其真相,只窥探一隅,以自己的视角去观赏去体会。就像莎士比亚所说: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大约也是摄影的一方奇妙之处吧。同一方景,你若觉得它像天堂,便可把它拍作圣洁的天堂;你若觉得它像地狱,便可把它拍作阴暗的地狱。
本文图文皆原创,严禁盗图,违者必究。PS: 但是欢迎转发点赞关注哦~~
PS:喜欢我文章的朋友欢迎大家关注我的连载《MinnasCamera》及《一图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