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跟我一样的体会:如果没有人鼓掌,做事的激情就会小一点?
因为鼓掌就是一种肯定和表扬,一种正向评价。
我们喜欢接受表扬,也喜欢给别人点赞,这好像没什么问题。
但是,慢慢地,我得了一种叫“求赞”的慢性病。
今天,我就拿自己这个病例,给大家来一场病案分析。
我们先来看一看我的三大中毒症状:
第一,做事动机不纯。
小时候认真学习,不是为了将来可以做科学家、发明家、文学家,而是为了老师宣布成绩时同学们羡慕的目光。
选择学医,是因为只知道医生穿着白大褂的形象非常光辉,是别人很认可的热门职业。
去跑马拉松,就是喜欢那种被人惊叹的感觉:“哇,你好厉害!”平常懒到一个月也跑不到五公里。
学画画,更喜欢晒画时朋友圈的点赞,而实际画画的时候总有些心急潦草。
第二,得不到表扬就不自信。
做事动机不纯,因此而建立的自信都是海市蜃楼。
我人生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遭受的重大打击是在高一。先前都是在落后的农村学校读书,随便学学就是屹立不倒的第一,而且是全镇所有学校的第一,那时候对自己的聪明深信不疑。曾经有一度很“认真”地好奇,为什么会有听不懂老师讲课这么奇葩的事情。只有没学过,怎么会有学不会?
后来考入市第一中学。到现在我都清楚记得入学排名,班级排名16,年级排名76,超过以往所有排名的总和。我几近抑郁。不光不再经常被表扬,还被老师说过笨蛋,而且数学竞赛的课程听着听着,就突然听不懂了。
我还是原来的那个我,但原来架构在别人的评价之上的自我像被抽了底的沙雕,轰地一下就塌了。
很多时候,没有及时得到别人的夸赞,就会觉得是不是自己做得不好。
第三,患得患失。
因为做事动机不纯,且不是真正自信,所以就容易患得患失。
常常努力到一半就泄气了,潜意识里是担心努力了还是别人眼中的失败者怎么办。
遇到困难就容易自我怀疑,这是我擅长的吗?
输赢心重,赢了就兴致盎然,输了就容易放弃。
动机不纯、不自信、患得患失这三大中毒症状,给我的心灵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比如:
很难发现自己真正喜欢做的是什么,因为总是做自己擅长的、容易取得成绩获得赞扬的。
很难沉浸到一件事情中,因为没有具体目标,只有对于成败的过度关注。
很容易挫败,遇到低潮期就会自我怀疑,意志软弱。
有病就得治。
于是,我看了很多书,观察了很多人,寻找治病良方。
最后,我给自己开出了三个药方。
药方一:追求目标,享受过程,忘掉结果。
做每件事情之前,问一下自己:如果没有人赞同,结果失败,我还想做吗?
人生短暂,不是只有在终点领奖的那一刻才值得过,中间的每分每秒都是我的生命,而且占比很大。如果大部分时间都别扭、焦虑,才真枉此一生。所以,吃饭的时候愉快吃饭,读书的时候享受阅读,工作的时候投入激情。
至于结果,不是靠焦虑和担忧能改变的。我已经全身心愉快投入,就交给老天了。
药方二:多见世面,了解百态,泰然自若。
如果觉得自己足够聪明,那一定是圈子太窄。
见多了痛苦沉浮,就会发现把自己吓哭的只是湖面的小小涟漪。
过去为了考试丢掉一分而掉泪,后来遇到再难的问题也就皱个眉头,第二天一切照旧。
药方三:忘掉褒贬,胜负平常,无人之境。
外面没有别人,被胜负困扰的是自己。别人不管是批评还是赞扬,下一秒就转头做他们自己的事了。
随口一说的评价,既没有经过认真分析,也不对结果负责,赞扬多数是礼貌,批评多数就是感慨。
画画是因为喜欢这种还原美的过程,跑步是因为享受一个人撒腿向前的快感,认真工作是因为想把这件事情做好。
完成比完美更重要,过程比结果更有意义。
对症下药,病情逐渐好转。
今年完成了一件曾经开了无数次头最终都不了了之的事——写了一篇7万字的小说《妇产科女医生》。写作全程就是在新鲜—动摇—再启动中反复:刚开始下笔如有神,妙笔生花,得意洋洋;写到中间,越看越像一堆毫无章法可言的花样shit,不忍直视,没脸分享;硬着头皮告诉自己一定要完成,停笔再看,还行,好歹算是个通顺能读的小说。
身体的困苦,真的不算什么,咬咬牙就过去了。
心理上的困顿,才更容易伤人元气,好多事情就卡在做不到不带感情色彩的坚持。俗称,太要脸。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求赞是一种慢性病,时不时还需要重新服药。
那有什么关系?人生原本就是带着不完美,且行且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