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核心能力强化小组大家已经有所耳闻了。
(1)那么,小组做什么呢?
简单点说,我们的小组是身体训练过程中的持续行动刻意学习群体。小组的目标是以身体训练为载体帮助大家实现身心和思维的成长。
小组的训练内容是以西方的科学健身体系和东方的传统功夫训练相结合的训练教程。包含从基础到复杂,从脏腑强化到身体筋骨强化,由内而外的提升身体基础素质和身体核心使用功能的的训练系统和学习教程。
小组传承的宗旨是: “精神与体魄相辅相成,拥抱科学、循序渐进,不强迫,不炫耀,以武入道,生生不息。”
我们最终目的是想传递一个这个时代的一种武道精神,这种武道精神包含持续行动和刻意学习,包含着追求事物的本质规律,包含着学以致用,知识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的朴素价值观。本质上讲,我们小组传递的不是纯粹的武艺,而是蕴含着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本质内涵。
(2)小组产生的来龙去脉。
我从我高中开始习武到现在也有十几年了,学了很多门功夫的练法和用法。然而这么多年一个问题贯穿始终——我要练到什么程度,怎么才能持续的训练并精进下去,这个时代到底值不值得我在这条路上攀登高峰?
为什么电视里的功夫高手能够应对各种麻烦和困难,在江湖中如鱼得水,而这个时代的功夫者,在各行各业崭露头角的并不多见。
这个探索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师长和师兄弟,从他们身上我获得很多启发。
影响我最深的几句话:
高中武馆的郭教练:开始学了,以后就不要打架了。习武先修德。
天津的师傅:好好学习文化知识,这个时代需要什么,你就得学什么。习武保护好自己就好。
天津的师叔:学习紧张和练功夫没有冲突,你看你师哥一中的,每天晚上写完作业十一点多,都要练功15分钟。
杭州的师兄:练功不要一味苦练傻练,如果靠苦练就成为高手,天下到处都是高手
另外一个师兄:学一套完整的功夫的招式技法,3年足够了,剩下的就要花更多的时间打磨,打磨的是经验、心性、为人处世。心性没有练出来,人情世故不够练达,功夫再高也没用。
S老师:持续行动,不看你在春风得意时如何表现,而看你焦虑重重时是怎样行动。刻意学习,不看你顺风顺水时怎么进步,而看你四面楚歌时是否淡定。
现在的老师:如果一个传承者想靠功夫展示自己,早就违背了开创者的初心。各个门派的开创者,绝不是为了自己而开宗立派的。
这些话成为我探索身体修炼之路上的一个个恒定不变的东西。
后来我读研的时候实验室的一个师弟介绍了S老师的公众号给我,他说你天天坚持锻炼,这个公众号肯定适合你。我一看S老师的文章,觉得很对口,于是S老师的推文就成了我实习上班路上的读物。我觉得S老师的持续行动刻意学习的理念是非常符合身体训练和精进的思路的。因为功夫就像吃饭一样,不练就会生疏,一日不练损三天,持续行动是必不可少的。而光训练不学习思考复盘,也会浪费经历毫无进境,只有融合刻意学习才能走得更远。
于是我加入了S老师的成长会,但是最初的几年在成长会里面一直潜水,直到管理学开始,才真正的跟上成长会的学习节奏。这一跟,才发现持续行动刻意学习远非我最初的理解。持续行动本质上不是让自己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做一件事情,持续行动是在状态不佳的时候也能笃定前行。所以S老师说:持续行动,不看你在春风得意时如何表现,而看你焦虑重重时是怎样行动。刻意学习,不看你顺风顺水时怎么进步,而看你四面楚歌时是否淡定。这句话对我启发非常大,尤其是身体训练上。我过往训练的过程中,貌似一直在寻找一个最佳状态,但是事实上,一个人在这个社会上生存不可能一开始就什么都是恰到好处的,只有在不同的处境下都能够保持一股前进的势头,在各种状态下都能够笃定一样东西是我需要的,才能够持续的做下去。所以,成为3阶甚至以上的高阶持续行动者,必不可少的要洞悉所坚持事物的本质,了解它的来龙去脉,以及对自己生存的价值,这才有的坚持,才能坚持下去。
也正因此,我笃定武术在这个时代依然有其价值,如果要将习武强身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形成这个时代的武道精神,那必须将武术的技艺训练和持续行动刻意学习的理念相结合,再融入东西方朴素哲学思想,贯通之后才能孕育出这个时代武道精神的雏形。经过前前后后持续5年的思考和构建,S成长会国术馆也就应运而生。
(3)
希望国术馆能够持续的发展下去,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年轻人身心发展的一个社团,不仅学习武艺,而且能够更好的领悟持续行动刻意学习等朴素的生存哲理,并更好的完成学业、事业上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