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持续写作5年多、日更发文超过700天的业余码字工,长期写作中的各种滋味几乎都尝过了,我想说说写作中需要爬的沟过的坎儿——只有顺利过了那些关卡,长期写作才会从可能变成现实。
但凡长久地学一门技艺或者做一件事情,道理大致都是相通的。
特别是当某日读到曾国藩讲写毛笔字的具体方法、心路历程以及注意事项时,觉得曾公字字句句直击人心,不由感慨:写作也是一样的道理啊!
曾国藩曾劝他儿子练毛笔字,告诫其子分单双日拿生纸/油纸来“临”或者“摹”柳公权的字,每天写100个。
还特意提醒说,对着字帖“临”写的时候,要慢慢写,摹写描红的时候要快快写。
刚铺陈完准备工作,曾公很快就讲到练习的难点了:几个月后,你会觉得手越来越笨拙,字写得越来越丑,情绪兴致逐渐就低落下来,这便进入第一重“困境”了。
但他紧接着就说了解决方法:步入困境时千万不要就此中断甚至放弃,熬过这个关卡,就可以有一丢丢的进步。
单单这样就可以了么?
不不不,这还早着呢!
过了第一关后,类似的困局还多得是,接下来无非是再前进一点点再入困境,咬牙熬着,从泥淖中奋起,一再如此,循环往复。但只要日积月累,不断突破困局,终有一天会有很大的进步。
简言之,就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最后,曾公总结说,其实不光练字,只要做事,都会遇到特别窘迫特别困难的时候,能熬过去通关的,就是好汉。
智慧如曾公,真是善于迁移认知,触类旁通。
对长期写作者来说,可能更难一点,因为要过的第一关是:写什么,即每天都要有一个话题或者主题。
一天两天还好说,天长日久的,很容易陷入困境,很多人刚写没多久就写不下去,最常见的原因就是:不知道写啥。
破局工具是:处处留心。
每天见到了什么有特点的人,说了什么令人耳目一新的话,遇到了什么不同寻常的事,读了几页引人思考的书……哪怕是平淡如水的日子,只要留心,也总能找到几片闪耀着光芒的贝壳,都积攒起来,备用。
长期写作要过的第二关,大概就是心理关了。
有些人写了几天,发出来发现没人看,就委屈得不得了,用文字来哭天抢地:我这么辛苦写来是为什么?
其实,这是心理上有误区。
长期写作,发出来的文章没几个人看是再正常不过的了:一开始的新鲜劲儿过后,大家基本都各忙各的了,都想做自己世界里的主角,谁愿意在别人的世界里一直做配角呢?
接受这个事实,继续埋头写就是了。
写得久了,发出来的文章多了,自然会遇到志趣相投的朋友常来捧场的。
长期写作要过的第三关,则是认知、思维的突破升级。
再华丽优美的辞藻,也必须有思想支撑:好的文章,应该是文质兼美的。思想是文章的灵魂,表达方式和辞藻是文章的骨肉。
没有人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写作者想要写清楚某件事、某个道理,就一定得自己先深入思考、想清楚,否则便无法下笔成文。
如果做不到认知、思维的突破升级,就会一再重复自己,无法有新进步。
这样一来,随时随地的学习、吸收、思考就是输出、外化的前提。不断读书,不停思考,见优秀的人,做非凡的事,就是创过第三关的有效方法。
就我目前的切身体悟来说,能好好过这三关,长期写作基本就没有大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