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全国卷的高考作文题,觉得这题目好没意思,那么地非白即黑,那么地教条,让人觉得冷,让人一下子起了烦躁的心……这题目——在考场上仓促的时间内,能深刻地写出点什么的,真的很难,很难——因为这漫画无趣。拨动不了灵感之弦。
掌印也好,吻痕也罢,不应该只是出现在分数后。
平时不闻不问,分数下来了,不是巴掌就是亲吻。这种只在乎结果,不顾及过程的教育,不管多少分,不管多少掌印,也不管多少吻痕——都是枉然。
教育是一个过程,正如人的成长一样。人一生都是需要成长的,教育也是一生的永远的——过程,不是结果。
但很多的时候我们却是只看结果,以结果论成败,只盯着结果的教育,能有温情,温暖、热爱么?一切都是为了那张考卷上的分数,一旦分数败北,马上翻脸,轻者掌印,重则棍棒,以及更多的语言暴力……
作为人的正常的情感,正常的爱被结果奴役了。
不要扯什么应试制度,为自己甘心情愿的被奴化找借口,推责任。制度是制度,一个社会必须有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谁也不可能抛开制度为所欲为。与制度无关,就看在你的心底,是要冷冰冰的分数还是要活生生的孩子?分数与孩子,孰重孰轻,只在你的一念之间。
要分数的,他的掌印和吻痕,被分数掌控着交替轮回;要孩子的,他的掌印和吻痕,是在平时的吃喝拉撒,举手投足,一颦一笑,点点滴滴的行为中落实的。
98分与100分有多大的区别呢?为什么2分之差,脸有掌痕?足以证明——分数远比儿子重要!凭什么次次都该100分?谁能做到永远的完美?你考过几个100分哪?有本事你考我看看!估计你能考个89分都不错了吧,100分到98分不就少了2分吗?就打我?人家61分妈妈还喜欢得不得了?……
这一巴掌下去,孩子心上的痕到底有多深,能看得见么?
哦,非得100分才有奖赏啊?才高兴得又是亲又是抱的啊?下次考个99分不又得挨巴掌啊?还不如就像小明一样,55分得了……
这一吻下去,孩子心中的压力有都多大,能看得见么?
两个孩子遭遇的对比,反应的是家长的心态。
我们可以推测,就是在这种只看试卷而奖惩的方式下,漫画继续下去…将怎么画呢?
我们再设想一下,61分后,下一次48分,会是什么呢?——掌印还是吻痕?…
爱在行动中,不在奖惩里;教在过程中,不在结果里。
不是以爱为前提的掌印与吻痕都是灾难。
教育需要吻痕(赏识),也离不开掌印(惩戒)。
惩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戒”。人在犯了错误,做了错事,坏事以后是必须要付出代价,受到相应的惩罚的。这代价,这惩罚,必须让违犯者痛,苦、甚至哭……然后知错而戒之,是为惩戒。
惩戒是有力量的,是严肃的,是神圣的,不可侵犯的。也不是谁想用就可以用的,更不是随心所欲,想惩就惩,想罚就罚的。谁也没有滥用“惩戒”的权利,哪怕你是他亲的爹亲的妈呢?如果打着爹妈的大旗,随意惩之罚之,那也是要受惩罚的,因此有了《未成年人保护法》。法只是是制度,但是制度下的人往往解得偏了,是以而谈“惩”色变。无惩无罚导致的直接结果是无法无天,毫无敬畏之心神圣之感。
罚是有底线,有原则的,罚的方式,罚的时间,罚的地点,罚的理由……一切的一切是检验爱的砝码。
爱有多深切,罚有多智慧。
不管孩子多小多大,如果只是以爱的幌子,爱的名义,爱了自己的功利,爱了自己的面子,爱了看不见的内心深处的自己,还如此这般地,强词夺理,振振有词,咄咄逼人……脸上留下的是看得见的印,那留在心上的看不见的痕到底有多深呢?
藏在心底的伤,潜在深处的痕,才是真正还不起的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