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经》、《晏子春秋》和《晋书》来认识古人谈论的狐鼠
01 微不足道的狐狸 ,无须挂齿的老鼠。
《晏子春秋·内篇问上》:
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而托焉,薰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篇叫《硕鼠》是把贪污吏比做硕大的老鼠,并不是说真有这么大的老鼠;古书《韩诗外传》中有《社鼠》篇,同样也是老鼠托大的比喻:
齐景公问晏子:“做人最怕什么?”
晏子笑了笑,严肃地说:“社鼠躲在土地庙里,跑出来只是为了偷吃东西。人们要捉,又怕毁了土地庙里的器物,得罪了土地爷遭到报应,所以拿它无可奈何。现在君王身边就有这样的社鼠,愿君主别再庇护他们。”
这是晏子借鼠进言,向齐景公讲述治国之道。
就鼠的喻义而言。总与微不足道 ,无须挂齿连在一起,如鼠窃狗盗指一般的“小毛贼”,《旧唐书·萧铣列传》中描述隋朝末年社会混乱状况时说:“自隋朝维绝,宇县瓜分,小则鼠窃狗盗,大则鲸吞虎距。”
隋末以来天下大乱,群雄并立,小偷强盗倒在其次,割地称王者为害最重。
《晋书·谢鲲传》:
隗诚始祸,然城狐社鼠也。
社是指土地庙。城狐就是城墙上的狐狸,那么社鼠自然就是指社庙里的老鼠。这个成语故事,也比喻仗势干坏事的人
02 为什么君王左右的近臣会成为城狐社鼠?
晋朝时候,朝廷上有个左将军叫王敦,他的长史官是谢鲲,他俩常在一块议论朝廷上的事情。
有一天,王敦对谢鲲说:“刘隗这个人,奸邪作恶,危害国家,我想把这个恶人从君王身边除掉,以此来报效朝廷。你看行吗?”
谢鲲想了一想,摇着头说:“使不得呀,刘隗的确是个坏人,但也是城狐社鼠啊!要挖掘狐狸,恐怕把城墙弄坏;要用火熏死老鼠,或用水灌死老鼠,又怕毁坏了神社庙宇。如今这个刘隗就好比那城上的狐狸、社庙里的老鼠。他是君王左右的近臣,势力相当大,又有君王作靠山,恐怕不容易除掉他。”
王敦听了谢辊的话,虽然心里不高兴,也只好罢休。
03 刘隗真的是仗势欺人的城狐社鼠吗?
谢鲲为什么阻止王敦除刘隗?
刘隗早年仕于西晋,初授秘书郎,后改任冠军将军、彭城内史。
永嘉之乱时避乱渡江,被琅琊王司马睿任命为从事中郎。
他喜好文史,颇有文才,又善于探人心意,因而得到司马睿的器重,被引为心腹。
刘隗在担任丞相司直时,执掌司宪,忠实地执行“以法御下”的方针,坚持排抑豪强,不避权贵的原则,对违反礼教、不遵法度、上侵皇权的行为坚决地予以举劾,先后参劾戴渊、王籍之等士族官员。
他在东晋建立后,又与刁协推行“刻碎之政”,与琅琊王氏等门阀势力相抗衡。
刘隗还出镇淮阴,使淮阴与国都建康以及戴渊镇守的重镇合肥形成犄角之势,以应付可能发生的王敦反叛。
王敦对刘隗出镇淮阴非常不满,曾致书刘隗,道:“我听说陛下非常信任你,如今胡虏未灭,中原鼎沸,我们应该同心戮力,辅佐王室,以安定社稷。如果我们可以平安相处,则国运历久不衰,不然的话,天下将永无宁日。”
信中既有利诱,又有威胁。
刘隗则在回信中引用庄子的“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认为人各有志,不必强求一致,拒绝了王敦的拉拢;他又引用荀息的“竭股肱之力,效之以忠贞”,表示这也是他的志向,含蓄地指斥王敦怀有不臣之心。王敦更加恼怒。
王敦之乱暴发,攻入了建康城内。刘隗与刁协退至台城,在太极殿见到晋元帝。元帝拉住二人的手,流泪呜咽,让他们逃离建康,以避杀身之祸,并派兵马保护。
刘隗投奔后赵,被后赵皇帝石勒任命为从事中郎、太子太傅。从此,刘隗就留在了后赵,王敦之乱平定后也未返回东晋。
咸和八年(333年),后赵内乱,镇守关中、洛阳的石生、石朗举兵讨伐丞相石虎。石虎让儿子石邃留守襄国,自率步骑七万征讨洛阳。刘隗时为丞相左长史,也随军出征。石虎擒杀石朗,又以石挺为前锋,进攻石生。石挺却在潼关被石生部将郭权击败。刘隗与石挺一同战死,终年六十一岁。
04 王敦和谢鲲的结局
王敦,作为东晋权臣,琅琊王氏代表人物,与堂弟王导一同辅佐晋元帝司马睿建立东晋。
他掌控长江中上游的军队,统辖州郡,自收贡赋,对东晋政权造成极大威胁。
晋元帝司马睿重用刘隗、刁协与之抗衡,并以北讨后赵为名将刘隗、戴渊外放,以防御王敦。王敦以诛杀刘隗为名,两次起兵攻入建康,不久病逝于军中。时年五十九岁,王敦死后叛乱被晋明帝平定。
而谢鲲作为两晋时期名士、官员,国子祭酒谢衡之子,太常卿谢裒之兄,太保谢安的伯父,因为官至豫章太守,所以称其为谢豫章。
在东晋建立后,谢鲲曾多次劝阻王敦的“清君侧”之谋,最终被外放为豫章太守,谢鲲在豫章病逝,深受百姓爱戴。
阅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