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孫郎
引言
石勒崛起于乱世之中,虽为人残暴,但能知人善任,实属不易。尽管汉人对少数民族的排异,石勒却能待汉人不薄,终使众多汉人辅佐后赵,使后赵国家走上繁荣的道路。石勒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奴隶到帝王的创业路是可以值得我们借鉴的例子。
一、虎落平阳被犬欺
石勒是羯族人,其先祖是匈奴别部羌渠的后裔。石勒作为匈奴后裔,自然是擅于弯弓射雕了。又长得魁梧,深得胡人的喜爱。本来石勒可以很好的在他的草原上安分的做首领,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他们所处的地方闹饥荒。大量的胡人只得放弃家园,逃难他乡。石勒也不例外,跟随族人逃亡中原。在逃难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西晋东赢公司马腾派出来抓胡人的军队,石勒就这样不幸的被抓走了。经过一番颠沛流离的行军,石勒被卖给一个叫做师欢的地主做奴隶。在师欢的田地里,石勒经常是起早贪黑的干活。在干活的间隙,他跟同伴说他经常可以听到号角的声音。同伴们都皆以为奇,将此事汇报给了师欢。师欢也特别注意石勒,在他得知石勒的身世后,解除了他的奴隶身份,还他自由之身。
石勒恢复自由后,与汲桑投奔了公师籓,公师籓是西晋成都王司马颖的将领。在西晋爆发八王之乱后,司马颖胁迫天子转而成为众矢之中,遭到各方诸侯王的讨伐。司马颖失势后,公师籓起兵迎合司马颖,不久,公师籓兵败被杀。汲桑趁机收集公师籓残部自称大将军,讨伐司马越、司马腾等人。汲桑、石勒虽英勇善战,但还是鸡蛋碰石头,寡不敌众,惨遭兵败之祸。汲桑被杀,石勒北逃。
二、背靠强援显威名
石勒出逃,投奔了同为匈奴族所建的汉国刘渊之处。石勒投靠了刘渊,就犹如背靠大树好乘凉。石勒有了自己的军队,又有刘渊在其后的撑腰,石勒那可是得心应手,一路连战连捷,成为刘渊手下数一数二的大将。
石勒的主要战场是在燕赵之地,在这边土地上有许多西晋的割据势力,虽为晋臣,但都互相不受节制。石勒抓住这点,采取了逐一攻破的策略。石勒先是在击败了祁弘率领的十万段部鲜卑大军,又转而向南攻取江汉之地。紧接着晋东海王司马越率二十万大军讨伐石勒,但出师未捷,司马越却病逝于军中,众人就推举太尉王衍为主,王衍则率众东下,欲回东海国封地。石勒得到消息,亲率轻骑兵追上王衍所部,王衍军队随即一触即败,被杀死者无数,尸骨堆积如山。司马家族的王公大臣也被屠杀了不少,就连死去的司马越也未能幸免于难,棺材也被石勒所部打开,焚其尸体,撒其骨灰,任人践踏。
此时的石勒已占据了河北大部分,又紧接着向周围地区发展,在降服了苟晞后,又用计斩杀了王弥,兼并了他的军队和土地。至此石勒拥有了河北、河南、山东诸地。
石勒又把目光转向南边的晋朝势力,但因出师不利就放弃了南攻,转而向北发展,谋取幽州之地。
三、奴隶翻身建帝业
在石勒坐拥赵地之后,汉国却发生了内乱。汉国国主刘聪死后,其子刘粲继位。没过多久,就突遭外戚靳准的政变,致使刘氏宗族惨遭横祸,冤死无数。刘渊族子刘曜率兵平叛,光复刘氏江山。但因故都已残破不堪,遂迁都长安,改国号为赵,自立为帝。
石勒本与刘曜就互不相服,见刘曜自立为赵帝,而自己实则占领赵地,所以就以襄国为都,自称大赵天王,史称后赵。
石勒建立后赵,就此将重心转移到了治国上面。虽然石勒没有读什么书,但是他却明白治国必须靠读书人,而不是那些武夫。所以他不仅礼贤下士,还带头学习。特别是在他的谋士张宾辅佐下,后赵国力蒸蒸日上,特别是文化气息也愈加深厚。石勒在政治上也是相当开明,采取尊重儒学,建立了选拔人才的举荐和考试制度,为后赵输送了大批人才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不断的向外拓张疆域,特别在对待东晋的问题上,他采取了和谈策略。当时的东晋名将祖逖,在北伐之初,石勒主动派人修复了祖逖老家的祖坟。二者最终坐下来展开了和谈,达成了停战协议,也避免了兖州、豫州百姓遭遇生灵涂炭之祸。
后赵国力强盛后,石勒对前赵就没有那么友好了,两国也是互相攻伐。后赵则是胜多输少,屡屡蚕食着前赵土地,这让前赵国主刘曜大为恼怒,遂决定率大军御驾亲征。
这次刘曜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此行也成为他人生最后一场战争。石勒起兵十万,也亲自前来。两军相对,后赵军远胜于前赵军。刘曜很快就被后赵军所擒。石勒一番好言相劝,刘曜还挺有骨气,宁死不降,还写信劝太子要坚守,切勿投降。石勒一怒,就杀死刘曜,挥师西进。这刘曜的儿子刘熙就是个软柿子,一看石勒大军过来,干脆就跑。结果,再怎么跑也免不了成为阶下囚的命运。前赵亡了,石勒也放心了,整个北方大地,除了东面的辽东燕国,西面的凉州凉国外,那都是后赵的领土。
石勒一生励精图治,任人唯贤,勤俭节约,善于纳谏,对整个北方的政权起到了好的风气。在石勒临终前,他终于登基称帝。
相关文章推荐
(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孫郎谈古”所有,转载请先简信联系!!未经同意,擅自转载、盗用者,将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