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人人都在谈大数据,我们不得不承认,全世界已经进入大数据智能时代。
那么,大数据时代到底和你我有什么直接关系呢?
最近,支付宝因为年度账单事件被网信办约谈,百度搜索和百度浏览器APP因为窃取用户隐私而被告上法庭......诸如此类,众多科技巨头不惜承受众多舆论压力而顶风作案,为的就是大数据时代的布局。
其实,大数据并不产生价值,但却在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中,产生重要的意义,简单来说,大数据最直接的意义就是让“随机性”的事情变得可提前预测,从而提高效率和行动价值。
日前,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发表声明,预测到2020年,中国大数据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8228.81亿元。同时,易观智库预测,大数据产业将持续保持环比30%以上的增长率。
不难想象,大数据是一个依靠不断积累和不断分析的过程,大数据产业也会随着技术手段的升级和行业的成熟度赢得更大的价值。
那么,建筑业作为我国传统行业最大的产业支柱,建筑全生命周期会产生海量数据,市场想象力空间极大,但却是大数据产业发展最为落后的行业之一,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建筑产业大数据的落后?
在咨询了行业内各位分析师之后,我们得出,近30年来,建筑行业一直被约20%的行业增速所麻痹,整个行业基本上和互联网大数据割裂,管理创新能力弱,企业与行业的转型升级也是步履维艰。
客观来说,建筑业信息技术、大数据难发展与行业本质有关。建筑行业生产的复杂性,导致充分利用互联网、让大数据成为生产力的技术难度巨大。这一点冷却了技术对行业变革的冲击,使保守势力得以长期掌控行业。建筑业独有的生产方式,相对于制造业,即使是一幢6层普通住宅楼的建造,也是面对海量数据的管理。建筑业要达到制造业的精细度,要细到每一堵墙每一块砖都要事先排好,出好排布图,各种规格的砖的数量事先统计好,按数据通知供应商供货,安排运输班组按精细数据按各堵墙用量的标注图,进行垂直运输和楼层就位,难度极大,这也从根本上制约了建筑业大数据技术的推广使用。
但现在,我要说的是,随着产业互联网的兴起,以及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建筑业即将实现与互联网的融合。
在BIM技术出现之前,用传统管理技术,行业内还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做到像制造业一样的精细化管理。尽管,目前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困难重重,但并不影响行业将整体向新技术、新趋势而进发。
现在很多国外公司想进入国内做建筑行业信息化,目前国内做得很有规模、很深入的公司也比较少,但很多企业都想借大数据和云计算这些新技术变革的机会努力做一些创新。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对于建筑行业的大数据挖掘来说,存在天然的行业壁垒。首先是数据维度比较复杂,简单来看,既有建筑类数据,如建筑造价类数据、建筑结构类数据、建筑施工工艺类数据、建筑材料类数据,也有管理类数据;其次是我国的建筑法律法规和对专业的要求与国外不一样,各省市的建筑行业法律法规都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建筑行业的大数据挖掘成了一个高门槛行业。
有句老话, 叫做“船大难掉头”。建筑行业的市场规模已经足够大,转型升级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虽然门槛高,但建筑大数据的空间却是不可估量。
行业内人士分析称,建筑行业大数据应用和BIM普及的核心,是基于企业核心数据的积累、存储和管理。小编希望有更多人能积极投身于建筑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或许有天,我可以随口而出“谁说建筑没数据”。
如果你有不同观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