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人大多时候还是独处的,在这光怪陆离的世界,渴望有着一方静土,让人独立思考。跑步的时候喜欢一个人戴着耳机,就这么一直跑下去,仿佛世界只有自己,透过音乐也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我这个人,不管在外面和朋友疯到多晚,决不轻易寄宿别人的房间,定是要回到自己那个小小的屋子里,在这万籁俱寂的夜里,只有躺在自己那张床山,才不会打破这份寂静。孤独,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不意味着全部,人注定是要有亲情、爱情、友情,亲情自不必说,在这唯物主义的现实世界里没有谁是天生石猴。
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相亲类的综艺节目如雨后春笋,话题度最高的可能就是《非诚勿扰》(现在改成《缘来非诚勿扰》),每场有24位女嘉宾,然后5个老爷们儿轮流上场,说说自己的财产情况、家庭情况、社会情况,互相像商业合作一样进行一场战略谈判,达成共识了皆大欢喜,开始你们的快速爱情合作之旅;对不上眼了,或是彼此愿景达不到预期了,伴着一首《可惜不是你》,转头就走。本身对这个节目没有恶意,只是想说以这种挑选商品的方式互相讨价还价而来的,是否违背了爱情的本意。当然这是一档相亲节目,节目做得很好,也为一些人解决了单身问题,上节目的不乏大龄剩男剩女,可是爱情本身与年纪无关,难道说因为你年纪大了,恨嫁了,就该茫茫然接受这种契约式的感情吗?在这个快速消费的时代,谁能在茫茫人海中静静地等待、寻找,人们总是在标榜着现实主义,可是,被生活消磨的比现实更加现实的是我们,总是在起点线上,就计算好了到达终点线的时间成本。到头来,岁月不可回首,白头抛弃深情。说这些,可能会让人觉得有几分矫情,我只是想说我们如今对待感情没有了仪式感,精神生活才如此浅薄。
现下更为可悲的是,在长辈、年龄的束缚下,迫于世俗的压力,慌忙地择一人而终老,妄想着日久生情,然而,能够培养的从来不是爱情,在这件事上我是很赞成徐志摩所说的"我将于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的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是而已",乍听起来有些矫情、有些理想主义,但是问问自己的初心谁又不是呢,年少时的喜欢一个人就是源于刹那间回眸对视的怦然心动,一见钟情的灵魂共鸣。妄想着磨合出的感情就得承受同床异梦的代价,整天还得忧心忡忡地查手机、查微信记录、斗小三,何苦呢?分道扬镳不是因为彼此没有了激情,而是彼此没有扎根在对方的灵魂深处,一开始就种下了恶果。
在这方面,我们现代人较之前辈是退化的,前辈们讲的是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琴瑟和鸣、岁月静好,我们讲的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闹、七年之痒熬不过去了一人掏上4块5,前辈们之间"醒来觉得甚是爱你",我们却是"醒来觉得甚是烦你"。前辈们是从别后,盼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勤把银烛照,相逢犹恐是梦中,如今却是午夜梦回翻身一看身边,还以为是噩梦未醒。前辈们"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我们是往事不堪回首,只当青春喂了狗。以前我们讲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如今看来这句话得翻过来,愿天下终成眷属的都是有情人。可能有人就要说了"从前马车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难道如今,有了微信,坐上了汽车,你就可以普度众生了。充裕的时间不是你泛滥的理由,别给自己廉价的爱找借口。
如今,我们都是觉得社会这么现实,感情多复杂呀,可是每当我们似乎感到世界的深刻意义时,却总是被它的简单所震撼。
说到底,在感情到来之前你的先学会忍受孤独,这份独处是一笔财富,在独处的日子里先让自己变得优秀、有趣,才能迎接她的到来,既然没有守她百岁无忧的能力,就别妄想着人家许你一世深情,紫霞仙子凤冠霞帔之时的意中人是一个踏着七彩祥云的盖世英雄,而不是一个没长大的男孩。
从小读书的我们很多时候接收的是"高朋满座""门庭若市"这种朋友遍天下的思想灌输,但在我看来一个人是不大可能有那么多知心朋友的,所谓的朋友遍天下不是一种诗意的夸张就是一种浅薄的自负,对于友情,人的心就那么大,你能装下多少人,宁缺毋滥,要适度地给自己画一个圈,频率相同的人一直都在自己的圈子里,不必为了那些虚有其表的对话搞得自己忧心忡忡,别妄想和谁都成为朋友,别把自己搞得饥不择食,更别为了融入一些小圈子刻意把自己搞得卑微不堪,你的能量就那么多,心里的空间也就那么大,不是人人都是宋江,何况宋江的真心兄弟也是那么几个。断臂之交这个词是好的,但是你就两条胳膊。生活里注定出现和自己频率相同的人,即使隔着千山万水,也会相互吸引。
没有谁是被世界遗忘的个体,所以我们要学会去交际,会拥有朋友、知己,但是并不代表我们要为了交往而去交往,不能因为你忍受不了孤独而去打破他人的宁静,这样的交往是自私的、单面的,难以引发共鸣,交往的价值不在于交往而是交往者本身,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亲疏,不是愿望所能决定的,而是有关各自的心性及契合程度;也不是表象上的喧闹所体现出的,如果这份交往除了面上的喧嚣再无其它的话,那也是空洞的。
当然,我并不是在宣扬孤僻主义,让人人都成为孤独的朝圣者,人生来是要去交往的,前面说到过人生来是要会交朋友的,让自己融入社会、融入一个个圈子,但是在融入之前要学会独处。在拥有与社会沟通能力的同时别丧失了和自己沟通的本能,交往是一种能力,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在我们呼朋唤友过后,别忘了独处也是生活的必需,我们不止要在沸腾的交往中辨认自我,更要会在宁静的独处中修炼自我,不善交际的确是性格的弱点,但是不耐孤独却是灵魂的缺陷。
世界是喧嚣的,然而走在生命这条道路上却是艰难和孤独的,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在我们把自己扔给世界的同时,要把心灵上独处的空间留下来,留下来不时地和自己交谈,和自己对话,缝补自己的灵魂,感悟世界的真、善、美,始终保持独处的能力,才能在人生这条朝圣道路上寂寞却不孤独,迷茫却不迷失,内心依然坚定。清晰的认识自我,客观地看待世界,做一个理性且温暖的人,去拥抱爱人,拥抱朋友,拥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