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时青言
引子: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替孩子们写给所有父母的一封信。也写给所有同我一样成长起来的孩子,我知道即便长大了,你们有时也会冷,勇敢些,学会去爱也习惯被爱,做自己的小太阳。
前几天,和一哥们吃饭,哥们说:“我小时候,父亲总欺负母亲,他们吵架的时候我会哭的很凶,我一哭他们就不吵了。现在不同了,倘使父亲再欺负母亲,我就会踢他。”我听着听着心里哽咽了,喝了口水,眼睛呆呆的望向窗外:“你真幸运,我父母也常年吵架,不同的是,无论我怎么哭,即便哭的上气不接下气了,他们还是会吵。”
或许是吧,每个小孩子都有一个快快长大的梦,有时会讨厌这个弱小的躯壳,没有足够的力量去保护自己想保护的人,也没有办法让自己不去受伤。他们心里会嘀咕:自己以后一定不会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
我记得父亲三天两头就会和母亲吵上一架;我记得耳边是无休止的争吵与怒骂;我记得严重的时候父亲会扇母亲好几个耳光子;我记得因为自己帮母亲抱了句不平,父亲狠狠扇了我一巴掌;我记得母亲哭的抽筋躺在地上,以及无数次自杀的念想……
那次,在冬天,母亲被气的离家出走了,还是五岁的我光着小脚丫就追了出去,在后边喊着妈妈,一遍又一遍,路上都是雪,我记得我跌跌撞撞地跑了好久,而路的尽头早没了母亲的影子。还有那次,是过生日吧,在上初中的我第一次吃到母亲买的生日蛋糕,可我的记忆里蛋糕的味道是涩的,父母一直在旁边争吵,我没再去管,和妹妹插上蜡烛,唱着祝我生日快乐,闭着眼流着泪许着愿。而那愿望,只能是愿望,后来成了心结,根植于心底。成了魔,心心念念,不得果。
后来怎么样了?简单概括,高中毕业后,父母离婚,老房子租给了别人住,所有的家当能卖的都卖了,母亲再嫁,父亲四处打工漂泊,我和妹妹各自在外求学,我过了几年寄人篱下的日子。从那以后,连曾经千疮百孔的家都没了,再也没有一处是归途。
近几天在看《偷影子的人》,开篇有句话,意思大概是:“父母总会以一副他们还记得当年事的模样来教导他们的孩子,可其实他们全都忘了,不过这不是他们的错,他们只是老了。”是的,他们老了,他们会透过健忘色的雾霭来回忆他们的青春和小时候,经历过大风大浪,童年时握起小拳头的信誓旦旦不见了,他们总以他们的视角来试图教导孩子,却不曾想过孩子们的心智还不够健全,心里承受能力还不够坚强,有时候的梦想是那么的卑微。
就像我自懂事以来一直卑微到尘埃里的梦想,想有个温馨的家,而不是每天心惊肉跳,放学后隔着门板听到屋里杂乱的吵骂声和摔东西的声音。那时还小,没人教就学会了祷告,还不知道上帝和神灵的存在,不知祷告给谁听,却一遍又一遍的执着着。
我确定以及肯定,以我为代表的如此成长起来的孩子不在少数。我没深研究过心理学,可我觉着一个人的人格塑造尤其是最深处的地方一定可以追溯到童年时期。我们这类人有很多共同点,比如极其缺乏安全感、自卑、敏感、缺少温暖、难以敞开心扉……可能还有不知道如何去爱人,也不习惯被人爱,这些心理上的部分缺陷都是儿时经历的周遭环境所致。当然我只列举出了其中很小的一个因素,其余还有父母常年不在身边、自小就单亲、自小被家暴等等。
我知道,婚姻生活难免磕磕碰碰,争吵是必然现象,离婚在当下社会也不再是新鲜事。可是作为父母的你们,能不能在吵架的时候避开孩子,能不能努力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哪怕仅仅是一个假象。和我一起吃饭聊天的那哥们说:“你都哭成那样了,他们还吵,他们肯定不爱你。”我在心里默念:“不,他们每一个都打心底里爱我,只是他们爱错了方式,他们忘了他们曾经也是个孩子。”
说来也可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自发觉着全世界的男人都和我父亲一样,脾气暴躁,不讲情理。可见,家庭在孩子小时候给予的爱和温暖能影响他们一辈子,所以,作为父母的你们,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吧,你们可以吵,可以离婚,但请避开,请别伤害孩子。
孩子在母亲子宫里是靠脐带血维持生命的,当他接触空气,呱呱坠地后,也请别立即断了他的脐带血,社会本就薄凉,儿时的家能温暖就尽量温暖些吧。
欢迎关注,点赞和评论,也欢迎读者朋友分享到朋友圈/微博。公众号转发请注明原作者,并简信联系我获取授权(索要白名单)。
间歇性萎靡,持续性上进,更文不以量为主,求质。青言,言所见所听所感所想,窝在大千世界一隅,愿笔触柔软,能融冰雪,润君心田。码文很辛苦的,不吝啬送颗小红心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