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与概括”,看到本周的作业题目我犯难了,虽说我也写了8万多字,但依旧没有掌握写作中概括提炼技巧,更别提应用自如了。
已经到了交作业的最后一天,我仍然没有思路。把樊老师的那篇《写作与概括》文章打印下来,一字一句读过,并做了笔记。思索的过程中,我在呆码网上又看到了另外一篇文章——《我为什么批判中医——有关中医问题的最后一枪》,这是一篇偏执的批判中医的文章,极其忍耐地看完,看完之后,按捺不住在脑中快速搜索论点论据,急切地想撕回去。抬眼看到刚刚做的笔记,有了!樊老师的《写作与概括》,是最有力的回击。
“中医不科学”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的思维方式是两股道上跑的车,鸡同鸭讲,相互开撕本来就没有什么意义,更不会有什么结果。
鉴于此类文章总是屡见媒体,既然是逻辑评论的文章,我们不妨从写作的角度来评判,看其中的很多观点是如何不攻自破的。
在进入正题之前,我想说明一点,任何一篇文章,如果行文中满是侮辱、谩骂、诋毁的字眼,尽可将其视为垃圾。毕竟,做任何学问都是以“德”为先的。此文中将中医拥护者口口声声称之为“中医邪教徒”,诸如“你们这些贱人”、“你们先集体跳下去摔成猪头猪脸再来说话”之类。
好吧,我们暂且忽略这些。用樊老师的《写作与概括》来评判。
感性认识VS理性认识:“是什么”
既然要写批判中医的文章,重要的是,要认识中医。这个认识的过程,必须要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上升到理性层面。
“你要去发现事物的多个方面,多个层次,多个阶段,这样的话,我们回答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时候,你才能够比较系统、全面、深入地探讨它。”
文中的观点之一:“中医的理论体系是不科学的”。要论证这个观点,至少要说明,中医的理论体系是什么?她建立在怎样的基础之上?她怎样认识疾病?怎么分证型?用药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什么是科学?……这样才算比较系统、全面地认识了中医的理论体系,只有这样,你才能将“是什么”讲清楚,然后再通过“为什么”,得出“中医的理论体系不科学”的论点,这就是理性认识。
而文中此论点之下,我们没有看到任何中医理论体系的描述,只看到了关于中医这样的文字: “中医仍在驴拉磨似的转圈”、“空想虚幻”、“形而上”、“巫术”。(注:是描述中医的全部文字)
这种只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的文字,没有任何说服力。
逻辑推理VS概括提炼:“为什么”
批判一个事物,要想让读者信服,必须写出逻辑严谨的论述。要达到这个要求,必须对问题进行条分缕析的说明、推理、概括以论证你的观点。在逻辑推理的时候要紧扣问题、分点叙述和概括提炼。
文中的观点之二:“我认为中医的疗效是不可靠的”。论点的问题很明确,作者应该紧扣这个问题,通过数据、举例写出1234点,来求证这个论点。
然而,文中并没有看到这样的描述。论点下面,是另一个论点:将个人经验作为中医有效的证据是错误的,并把有这样认识的人的智商比作会扒电梯门的狗。可以说,这样的说明和比喻和“中医疗效”这个问题没有任何关系(我依旧忽略作者骂人的隐喻),更别提分点叙述、概括提炼了。
“点、线、面、层、角、闪”的概括提炼方法:“怎么办”
我想,我可以用樊老师教我的写作概括方法来教这位作者怎么写批判中医的文章。要想批判,先把“是什么”讲清楚。
“点”——要素法从中医的理论基础、中药的性味归经、针灸的经络取穴、方剂的君臣佐使等方面将中医的整个概况一一陈述。
“线”——时间法从中医药的起源,发展到兴盛,再到近百年来因何而衰落,按时间的顺序把中医的发展历史讲清楚。
“面”——空间法近百年来,西医与中医同在一个空间内发展,现状是什么?西医的实验论证思维如何强加在中医辨证思维之上?西医的标准化和临床路径的流水线模式与中医的个性化一人一方是怎样的辩证关系?
“层”——层次法要想说明中医占据有限的医疗资源和医保基金,那就列举某个地区居民的医药支出总额是多少?中医占比是多少?中药饮片与西医药和仪器设备检查的费用分别占多少?厂家和中间商从中抽走了多少利润?
“角”——角色法作为患者的角色去看一位真正的中医大家,感受一下中医如何看病;问一问中医从业人员,理法方药是怎么回事,医道医理是怎样的;从西医人员那里看一看,现代医学是不是凡病都能药到病除;问一问身边的老百姓,中医的疗效如何?为什么钟爱中医养生?
“闪”——罗列法当然也可以不拘泥于以上的概括方法,把你所深入了解到的中医认知都罗列出来,按照“是什么”、“为什么”说清楚,讲明白。
既然作者的“废除中医”这个“怎么办”的观点已经明确,那就把中医所有的弊和利一一概括提炼,按照上面的方法认真、仔细、逻辑清晰地写明白,最后得出中医弊大于利,不废除不足以平民愤的论点,那么,我们这些“中医邪教徒”们就只能甘心缴械投降了。
否则,我只认为作者不是在写文章,而是在言辞粗鄙地骂街,自取其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