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地看着《致青年教师》这本书,一篇文章一个故事一种感悟一番反思,每看一篇我心里就想着“说到我心坎里了”“这就是我非常认同的”“我还要再看一次,我还能再看两次”“我想留着这本书,每次迷茫的时候翻看获得认同”。可能不是这位老师写的有多好,而是他说的刚刚好贴近我的心里。
今天看到他说学生的想象力是如何丧失的,里面提到我们的教育规矩太多,密得像网一样。孩子从小接受了过多的规训,他的行走必然会战战兢兢。又说到美国幼儿园孩子编出的故事“早上是坐飞碟到幼儿园的”“早上吞下了一个太阳,口渴”。我们的孩子可能会说什么?“我早上坐爸爸的宝马来的”“我早上吃了粥和蛋”“我来的路上没看到什么”,嗯,我们中班孩子的回答。
从小学到大学,高中开始住宿,我很喜欢待在学校学习,交往的过程。我是个懒惰的人,每回放假我会带很多书、作业回去,但回家的第一件事肯定不是做作业,即使再三告诫自己一定要先完成作业。第一件事情肯定是看电视,我还记得那时候我妈检查我有没有看电视就是摸一摸电视机的屁股有没有热。而我每次看电视都得把窗帘拉起来,声音开小,耳朵竖起来听有没有妈妈的脚步声,计算着她下班的时间,提早关掉电视,夏天的时候还要把电风扇借给电视吹-_-#,然后赶紧拉开窗帘,拿好作耶摊在桌上。至今,我还奇怪,我妈总是能知道我看电视了。假期最后一个下午就是我疯狂赶作业的时候了,然而还是拖延,晚上十一二点,困了就睡了,做梦都梦到作业没做完,早上五点多再起来赶作业。每个假期都过的“惊心动魄”。
到了高中就好一些了,因为要提前一天回学校。学校总有一种魔力,可以让我很安心的写作业看书,就比如现在我就在单位写东西。(话说,五年高考三年模拟我根本没做多少,总感觉高中没有尽全力读书,所有假期都在happy的无聊中度过,不然肯定进重点了…不过靠着在校时间的认真勤奋,考的也还不错)。
我妈虽然会管我看电视,但是学业上她并不会多说什么,不会逼着我做作业,逼着我考第一,她最多说“考得不错,尾巴不要翘起来”“你学不好,我去给你买个牛,以后看牛去好咧”。
回忆绕了一大圈,回归到老师与想象力的话题上,我感谢我从小没有遇到什么不好的老师,每一位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令人喜爱之处,哪怕物理学不好,化学搞不懂,我还是觉得这两位老师很好。那时候的物理老师是一个看着年纪比较大的老头,我真搞不懂物理,经常跑去问他,还有陈琼楹。他虽然无奈却总是很耐心地教我,还给我他自己的物理参考书,我印象非常深刻。然而智商有限,文理分班考试,唯有物理考的不理想,最终还是选择了文科,遇见了娜娜、小白、主席等等可以傻笑傻笑的人。不过琼楹理科学得好,跑去了理科。
其实,现在想来,觉得自己真是不聪明的,校外时间不勤奋,只是在校时间把握得好还有几分考试的幸运。
想象力,这种东西,真不能用框子框起来。看到一句话立马想得不着边际,看到一个场景瞬间鼻酸……孩子的想象不是大人能够理解的。却是大人能够保护或者破坏的。
不写了,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