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 津巴多通过研究得出人类的时间观通常有六种:关注过去的消极时间观、关注过去的积极时间观、关注当下的宿命主义时间观、关注当下的享乐主义时间观、关注未来的时间观以及超越未来的时间观。
现在我们从过去的时间观谈起。心理学的决定论(强调因果关系)告诉我们,过去的每一个想法、感受和行动都是由过去的事件决定的。决定论的目的就是描述、理解、预测以及小心翼翼地控制我们自己和世界,在理想的状态下,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这个理论在心理学发展前期影响力阶段比较大,其中的代表是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和华生的行为分析学派。
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由三个部分组成:本我、自我与超我。佛洛伊德用德语第一次提出本(Id)我概念的时候,Id其实应该是Es,相当于英文中的It,英语翻译过来是“它”,但这个词却翻译成了拉丁文的“Id”。佛洛伊德用本我来描述人格中最深处,最黑暗,最古老和不成熟的那个部分,关键是,这个本我是没有任何时间观念的。它只受“快乐原则”的支配,反应的是我们最原始的本能,是完全的自然属性。
而自我则是现实主义者,人格开始拥有社会属性,这一部分会被社会规则或者限制主导。这是对本我更高一个层次,可以约束本我的部分。至于最高层次的超我那部分,则完全属于道德原则,有关父母,宗教或者信仰。本我、自我和超我用通俗语言表达即是我就要、我不能和我不愿。如果你在马路上捡到一个钱包,本我会很开心,并想占为己有,自我会思考一会,平衡一下利弊再做决定,超我或许会毫不犹豫地将这个钱包还回去。
佛洛伊德作为精神科医生,在治疗病人的过程中发现,病人对过去的想法非常重要,不管这想法是多么的不堪,或者鸡毛蒜皮,毫无逻辑。佛洛伊德需要做的是引导患者回到过去,如实的探讨。对于佛洛伊德而言,心理治疗包括对过去的诚实探索与重新诠释。这一过程不会改变过去的事实,但会改变一个患者对于过去经历的态度。
而行为心理学派则认为通过他们的系统的奖惩训练来控制心理健康。即便你有混乱的恋爱关系,他们也会和你一起探讨在这段混乱恋爱关系中你所获益的部分,以及如何获益的,不管益处是非理性的,或者显而易见的。
行为心理学派坚持益处一定存在,就像有些父母会通过生病来控制自己的孩子(不要和他结婚,不然你爸的心脏病会发作)。不管怎么说,行为心理学派都是在通过奖励(正强化)和惩罚(负强化)来不断强化人的某种行为以改变或者达到目的。
事实真的如此吗?人的记忆是否是永久的?是否可将过去发生的一切准确记录?是否没有被篡改的可能?这些问题很容易让人想起一部电影《盗梦空间》。这是一部重构过去的电影。也就是说人的记忆可以被重新建构。
记忆重构的本质意味着,我们今天的各种想法和感受影响了记忆中的昨天。即便是稍稍改变关于过去的提问方式,也会戏剧性地改变对“真实发生的事件”的记忆。洛夫特斯曾组织了两组受试者来进行这个实验。两组受试者被要求观看一段涉及两车交通事故的录像,其中一组被问到当两车“撞到”一起时,车速大概多少,另一组被问到当两车“接触”到一起时,车速多少。前者回答的平均数是41英里,后者是32英里。当受试者被问道是否看到在碰撞之后的玻璃破碎。前者回答看到的人数是后者的三倍。
仅仅通过引导性的提问就可以植入关于过去的虚假记忆,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在律师的提问中经常看到?如果是在现实生活中,在没有任何的证据的情况下,我们如何确定虚假记忆的真实性以及所占的比例?我想这大概没人知道答案。那么不由得引申出接下来的这个问题:过去的真实性真的那么重要吗?
由上面的实验结果可以得知,我们的记忆不可靠。我们会忘记真正发生的事情,也会记住并没有发生的事情。过去的真实性如果真的很重要,那么根据心理学决定论就意味着过去的行为或者对过去的想法将从根本上决定往后的人生,为了证实这个假设,关键点在于找到曾经的负面经历和当下的负面结果之间建立起来的真正联系。
事实上,心理学家努力了很久并没有找到这种根本上的决定联系。必须承认的是,我们被过去影响了,但远不至于被决定。因为排除客观部分,主观上,人们对过去的态度会影响着他们对今天的想法,感受和行为。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作为犹太人曾被关押在集中营,多数亲人被纳粹折磨至死,他则由于医生身份熬到最后,被营救解放。这样的经历让弗兰克意识到人在生理、心理与社会的世界中并不自由,但人可以超越这些限制而进入精神层次。只有两种人的意志是不自由的,一类是精神病人,另一类是信奉决定论的哲学家们。
后来他在学术生涯中,靠自身体验发明了“意义治疗”,旨在协助患者从生活中领悟自己生命的意义,借以改变其人生观,进而面对现实,积极乐观的活下去,努力追求生命的意义。即便是生活中,也不难找到这样的例子,典型的劝慰语是:苦难是财富,过去的经历是财富,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积极重建过去并非一日建成,就像过去的发生也不在一夜之间,改变从细微之处着手。我在上大学的时候让自己每天做一件记得住当天的开心的事情,然后写下来。一段时间后,整个人都情绪都开朗了起来,当然,这样的情绪也带来了些意外的惊喜。
可能有人会问:“我就喜欢活在过去,有什么不妥吗?”没有什么不妥,这是自由意志做的选择。然而,一旦沉迷于过去,那么抓住机遇、认识新朋友、尝试新事物,探索新领域的可能性就会小很多。人会因为维持现状而厌恶改变。
后来的心理学家在研究过程中还发现,那些与自己的家人保持亲密联系的人,那些喜欢传统节日庆祝的人,那些长期保持家族传统的人,最有可能保持积极的过去时间观,而这些持有积极的过去时间观的人更有可能制定未来一年,三年甚至五年的计划,甚至连下周的计划都写得更详细。
幸福并不是我们所拥有的一成不变的状态,幸福应该是一种难以捉摸的须要不断追求的目标。我们的曾经,哪怕是快乐的过去仍在不断地被重构。如果以积极的态度重构这些过往的记忆,那么我们就可以自由地追求当下和未来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