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调研工作,前期没有什么准备,所以过程有些混乱,虽然勉强能够达到效果,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结合《品味公文》一书中“谈谈办公室调研”章节内容,对如何正确开展调研工作进行简单梳理。
调研题目确定后,还不能马上就去调查。因为毫无准备地下去,往往是被动地了解情况,而难以抓住问题实质深入研究。一般来讲,调研工作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收集资料
重点掌握两方面材料。一是学习掌握与调研主题相关的政策规定,使调研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比如调查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情况,首先要掌握国家对于农村产业发展策,特别是涉及土地流转、集体经济、公私合营等政策文件,在宏观上对农村产业发展的背景进行了解。二是搜集与调研主题有关的文字资料和调研成果,利用已有材料丰富自己的认识,免去不少重复劳动。在调查某个镇的特色产业发展时,可以搜集是否存在本地区其他镇特色产业调查材料。若能找到类似资料,可以通过归纳梳理,将共性部门,比如自然环境、土地政策等作为我们调研报告的素材,把主要精力用于那些未涉及的领域。
二、制定方案
方案主要包括:调研大纲、调研范围和具体对象、方式方法、时间安排、工作分工(包括联系对接、录像拍照、执笔写作等),等等。调研方案拟定后,一般应报有关领导同志阅示,如果调研方案与领导需要不一致,可以及时修正,避免无效劳动。同时,调研工作中遇到实际困难,也易于得到领导的支持帮助。
三、调研与研究同步进行
通常思维模式是,调查在先,研究在后,先弄清情况,再研究、消化材料。但这并非意味着前不断只是搞调查,后半段坐在办公室搞研究。调查与研究应结合起来,边调查、边分析、边研究。比较有效的做法是,每次调查回来,都讲素材梳理一下,及时进行归纳总结。看看哪些问题素材齐全、基本弄清楚了,哪些问题还需进一步调查了解,哪些问题较为复杂,需重点调查。要坚决避免前期只顾搜集素材,临到撰写报告时才发现,很多事例和数据尚不清晰,不得不重新返工调查了解的情况发生。
四、撰写调研报告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调研成果的如何,往往决定于调研报告质量的高低。调研报告的写作顺序可参考如下次序:
反复分析材料--拟出写作大纲--集体讨论研究--请示领导意见--正式动笔写作
在写作过程中,要对调查来的材料要坚持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抓住本质。
(2019.7.31 金一路桥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