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娃上美吉姆艺术课有啥了不起的呢?每周那么多孩子去美吉姆上艺术课上欢动课开开心心的,不需要什么技巧,不需要什么引导,专门拿出来讲是不是我小题大做?或者是我带得太精细了?心大一点不就好了吗?或者不想去就不上了吧,为什么非要去上?
以上疑问全都是对的,但也不全对,主要还是看对象是谁。豆豆是一个高敏感的孩子(高需求我暂时还认为不完全是)。我的老师听我这样说,就说不要随便给孩子贴标签,不然自己限制自己。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是过去一两年的经历告诉我,在这个时候给她(暂时)贴上这个标签,并不算冲动也不算随便,毕竟我也是被考验了一两年了。这个标签不是为了给她贴而贴,而是为了循着这个线索,去找到一些更合适的应对策略。
至于这两年到底经历了什么,因为篇幅的关系,按下不表,直接说现象,就是在美吉姆上课一年多,又停课了几个月之后,近一两个月来,只要跟她提到去美吉姆上课她就着急,勉强在前厅跟熟悉的小伙伴一起玩耍一会儿,也会因为听到要进课室上课而着急到眼红开始哭(真哭,并不是表演),这个事情让她感到十分的焦虑。反复尝试了几次,以至于我们都快要放弃了。
直到上个月圣诞节,我们报了美吉姆的圣诞派对,因为圣诞节前后实在是很多庆祝活动,所以豆豆对于派对这件事情是挺期待的,有得吃有得玩。可能是因为这样,她接受了去美吉姆参加圣诞派对。那天晚上就是在几个课室随便玩,玩了一个多小时吧。
然后到了昨天,我告诉她约了艺术课,去画画。她没有马上表示不去,而是想了一会儿说,要去看别人画画(其实她自己也喜欢画画)。我说可以,我跟老师说,我们就去看看。不抗拒,有想做的事情,这可能是第一步。
然后到了我就跟老师说我们很久没有上课了,孩子不太愿意上课,我们今天就来看看,请老师不要介意她不参加活动。老师表示可以。比较高宽容度的环境和任课老师的理解,也是很关键的。
一开始上课的时候她是紧张的,自我介绍,warm up环节,不说话,没反应,表现紧张,躺地上,我抱着她握着她的手。老师让大家一起玩吹蜡烛,她不吹。但是老师的表现也很好,没有因为她不参加而给她任何的压力和指正,就好像很正常一样。旁边有一位婆婆因为她躺地上而有一点微词,但也没有坚持要怎么样。其他家长的适度忽略(尽管她们可能内心觉得奇怪),也是刚好的一个条件。
warm up的环节中,她虽然不参加互动,也时不时要求离开圈圈直接去画画,其实过程中还是一直看着老师说那个东西要怎么做,暗中观察是她的特点。后来终于开始画画和制作了,过程没什么问题。因为这个事情是本身她就想做的。
画完她就想离开课室,不想介绍自己的画。我跟老师说了一下,带她去了一下厕所洗手。洗完,她说要去外面玩,不回课室,我说要回去把自己的画拿回来,她接受了。回去以后她不想坐在垫子上,我就让她坐在后面远一点的凳子上。她又继续坐在那里暗中观察。
最后她也没有介绍自己的画,老师觉得很ok。但是warming的时候她没参加的吹蜡烛的游戏,在ending的时候她吹了,也自己坐在老师那边,等到老师给她贴纸了才走。终于算是在课堂的最后5分钟融入了课堂的活动。这简直是跟在迪士尼试课的过程一模一样。
宽容度高的环境,善于理解的老师,给她足够的时间在课室里面观察和找到自己舒服的存在方式,这些也许是可以让她渐渐重新适应一个“新”的环境去参加集体活动的条件吧。为了培养她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是要在努力取得她的同意或者吸引她的兴趣的前提下,持续地去参加一些这样的集体课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