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17, 上海
维 心 说
今天接着说《传习录》。
有学生问《论语》中“子夏门人问交”一章。这一章说了什么呢?
这里主要说了子夏的一个门人去问子张关于与人交往的问题。
这事中说的是子夏的哪一个门店无法得知,但子夏和子张是可以先介绍一下的。
子夏,原名卜(bǔ)商,字子夏,尊称“卜子”或“卜子夏”,“孔门十哲”之一。子夏说过一些耳熟能详的名句,比如“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等等。
子张,原名颛孙师,复姓颛孙、名师,字子张,孔门十二哲之一,后升为“十哲”之一。子张被称为“古之善交者”,主张“尊贤容众”。
也正是因此,子夏的门人来问子张关于与人交往的问题。子张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这位子夏门人,“你老师子夏是怎么说的?”
门人回答说:“我老师子夏说:‘可以交往的人我们就去交往,不可以交往的人我们就拒绝他。’”
子张说:“这和我的观点不太一样:所谓君子,应该尊重贤能之人而宽容普通众人,嘉奖为善之人而怜悯能力较差的人。如果我能以贤待人,又哪有不能宽容的人呢?如果我不能以贤待人,别人也会拒绝与我交往,我又怎么去拒绝别人呢?”
回到明朝,回到《传习录》,阳明先生的学生就是就上面的情形来询问先生,子夏和子张谁说的对。
阳明先生说:“子夏说的是小孩子之间的交往,子张说的是成人之间的交往。如果以良善之心用在与人交往上,则都是对的。”
这一段有些人可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子夏,孔子大弟子,怎么就说个小孩子的交往呢。其实觉晨倒认为子夏和子张说的是不同的角度,这两个角度都可以从四句教中予以分析。
子夏说,可以交往就交往,不可以交往就拒绝。能这样做的人得有个前提,那就是——知善知恶。什么是知善知恶?就是良知。
子张说,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能这样做的人也有个前提,那就是——为善去恶。什么是为善去恶?就是格物。
所以,为什么说子夏说的是小子之交?因为小孩子之间往往直接单纯,不拐弯抹角,知善就行,知恶就退。所以子夏强调良知的知善知恶之能力。
为什么说子张说的是成人之交?因为成人有了更好的控制自己的知行的能力,所以可以更好地为善去恶。所以子张强调良知的为善去恶之工夫。
子夏和子张说的都对,只是从良知的不同角度去看与人交往。
每个人工作生活中都会遇到各色人等,有的人相处起来平易、舒心,有的人则让人堵心、气恼。今天觉晨工作中也遇到几个不讲道理、不可理喻之人,确实心里也堵得慌。到底应该容人还是应该拒人?觉晨目前也不知道正确答案,但我知道让自己动气是一定不应该。
无论遇到什么人,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不动气,能心定如山,“静亦定,动亦定”。
不以人恶而心恶,不以事烦而心烦,不以物乱而心乱,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无愧于心——这才是君子所为。
原 文
问“子夏门人问交”章。
先生曰:“子夏是言小子之交,子张是言成人之交。若善用之,亦俱是。”
维心说:阳明心学传习平台
除原文部分外,文章内容由觉晨原创,版权归“维心说”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觉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