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是否体会过奢侈品消费冲动的惩罚,同是一款衣服,一套西装或一块手表,用途材质款式外表相差无几,一个是品牌,一个是普牌,价格却相差巨大。如果在导购员委婉劝说下,你狠心购买了品牌,那么恭喜你,你被套路了。今天晨读《品牌洗脑:世界著名品牌只做不说的营销秘密》([美]马丁.林斯特龙)一书,让我见识了两种常见营销套路,一个是怀旧营销,另一个是同侪(chai)压力。今天结合书中内容和我的理解与大家共同学习一下。
01怀旧营销
书中概念:“怀旧营销,是通过怀旧元素刺激用户,激发人们的往日情怀,勾起内心深处的记忆来引发购买倾向。
为什么通过怀旧元素就能引发人们购买欲望?这要从两方面来说,一方面,人在购物时心情是放松的,面对琳琅满目商品,极易调动过往美好回忆,心生怀旧之情,沉浸在美好氛围之中,能够提升信心与情绪。
另一方面,当人们看到怀旧商品时,会在大脑中形成保护机制,即对美好事物给予正面和积极评价,对不满痛苦回忆也会给予抚慰与保护,这种机制是嵌入到思维上自动完成。据了解,人们“心理年龄”是影响消费决定和购物习惯的重要因素。人人都会把心理年龄定位在“最好时光”时的年龄。
知道了这个营销套路,我们就能解释为什么常常身不由己的购买一些奢侈品,回家后过一阵又感叹不值心理。正是商家用这个套路,从商品颜色、标识、款式甚至广告都用年轻模特、怀旧颜色、过往年份、歌曲、口号等等方面吸引人们购买。因为他们抓住了顾客心理年龄,老少通吃,无往不胜。
如何破解?两点,一、当购买商品时,请问一下自己,我买这个物品是现在真正需要的,还是为弥补从前遗憾所付费。二、我现在需要的这个商品,能否采取其他方式替换获得。如,特别想买一双耐克运动鞋,来进行跑步锻炼。此时有一双在迪卡侬的运动鞋,价格适中,穿着也舒服,你就要考虑,是否非要花大价钱购买耐克品牌。
02同侪压力
书中概念:人们本能地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来做自己的判断或决定。心理学家管这个现象叫“同侪压力”。
假设你周围的朋友都在看一部电视剧,平时聊天时话题都是剧情,相互探讨着下一步发展,某一集多么多么吸引人,我想有可能此时的你也会有意无意的去关注这部剧,以此来检验是否果真如此。
经常听到广播里的医药广告营销就是采取这种策略,找一个人扮演患者,一位嗓音低沉的医生,一个口齿伶俐主持人,三个人就这样相互表演,带给需要治病的人大量的同侪压力,导致病人花费大量时间、金钱去购买药品。
可以说同侪压力是一种双刃剑,这即是对卖家来说,也是对买家来说。
对于卖家,应该着重对商品进行精益求精,不断提升商品质量,用良心去卖商品。如果卖家为了一己私利,不顾商品质量,只看中利益,那么,时间一长,知道的人们就不会买账,就会落到孤家寡人的境地。
对于买家,应该做到事实求是,量体裁衣,要时常保持警惕,保持独立判断力,心中有数,如此才能防止浪费落套情况发生。如果买家自不量力,好高骛远,不深入思考,不结合自身实际,那结果就会被骗落套。
今天学习的两个关键词是怀旧和同侪,特别是同侪,它出自《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是指与自己在年龄、地位、兴趣等等方面相近的平辈。同侪压力也是指来自同辈、同行、同阶的压力,随着接触日常事务的增多,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承受来自同侪的压力,这就要求我们保持自己的主见,坚持自己的看法,不轻易随波逐流,要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自己争取什么,真理往往有时就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走出自己舒适区,刻意练习自己的认知,如此,我们方可打破来自同侪的压力,去拥抱自我实际真理。